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州府王”林仕份

“州府王”林仕份

朥篤(拿督)林仕份
林份的墳墓,含有中國及柔佛的多元色彩
林份墓築有灰塑的長劍及號角
上週日星洲日報《快樂星期天》專題報導峇株巴轄的文史及人文生活,湊巧拙文〈峇株巴轄的墳墓〉也是關係到當地的文章,使到整個副刊充滿“峇株巴轄”!
拙文在談到聞人林份的墳墓時,說他是“國民黨之要員”,其實此是個人主觀的揣測,事實上並無證據可證明這一點,為了避免誤導大家,特此澄清並向廣大的讀者們道歉,未經詳細的考證就主觀推測,實在慚愧極了。
峇株巴轄的文史研究者林慶文先生曾經撰寫過林仕份的歷史,他在文中提及林仕份又名林份,字錫恩,祖籍福建廈門禾山,被老一輩的峇株巴轄華人尊稱為“州府王”,1893年11月11日,柔佛蘇丹亞武峇卡委派特使拿督孟達拉魯亞前來開辟峇株巴轄,林份與後者關係良好,彼此合作無間,終於將落後的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商業城鎮。林份勤奮開拓因而擁有大片土地,常為地方上排難解紛,深得民心及受官方器重。逝世於1934年12月24日,享壽89歲,舉殯日蘇丹御林軍樂隊蒞臨演奏哀樂,林份生前曾捐獻一地給當地天后宮。為了紀念這位開辟功臣,當地一座國民小學被政府命名為“林份學校”,一個住宅區被命名為林份花園(TAMAN LIMPOON),其間的一條道路也命名作林份路(JALAN LIMPOON)。
從事歷史田野調查可不是容易之事,林慶文所收集到的上述林份資料,可謂彌足珍貴,這一點我感同身受。拙作《移國——太平華裔歷史人物集》裡,就有許多完全沒有文獻記載,全靠田野調查來的史料,往往只是寥寥數行,重要資料闕如,總是叫人遺憾!
幸虧在上世紀20年代,以總理林博愛及經理陳鋌藩為首的一班人,出版了一系列的《南洋名人集傳》,許多華裔歷史人物的史料就被他們撰寫保存下來了。林仕份也名列其中。
該書的林仕份歷史,謂他13歲時隨父南渡,初住新加坡,繼移馬六甲開啟“源興”雜貨店,數年後徙居峇株巴轄開采礦產,但卻失敗。峇株巴轄原是個未開發之地,林份最先到來拓荒,開礦失敗後,他就向柔佛政府申請萬余依格的土地從事種植,時為1859年。他在廣大的土地上播種椰樹及米谷雜糧,並修築道路,開辟市場,漸形成一個商鎮,各地華僑蜂擁而來,終於發展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市鎮。柔佛酋長感念其開辟之功,贈送寶星之外,又時常蒞臨其家,同席餐飲。更舉薦林份為議政局議員、監獄院議員等職。華社也推選他為中華商務總會總理、正修學校董事等等。林份極為愛國,曾為中華民國籌國債票,並常捐助國內外的賑恤之事。其父林成賽,母陳氏,原配陳氏。育有數名兒子。
相信這些資料對於研究峇株巴轄的開辟及林份歷史都很珍貴。不過上述的林份於1859年開辟峇株巴轄的年份,相信有誤,那時候林份大約只有14歲,這一點就祈望大家來考證了。
再來探討林份的墳墓,其墓碑之頂端是其人頭瓷照,照片兩邊左右各塑有5粒不同顏色的圓球,分別是紅黃藍白黑,這代表中華民國初期的五色國旗(1912-1928)。人頭照下邊左右各有兩個不同的灰塑,左邊的是12個尖角的白日,代表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中國是當時華僑的祖國,所以墳墓築有濃郁的中國色彩是很普通之事。右邊的是一個彎月及五角星,這應該是代表柔佛吧!可惜這些灰塑物已經掉落,希望可以重新裝上去。另外,人頭照兩旁各有兩排5顆五角星,這些星星,相信與他獲得柔佛贈送的“寶星”有關。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文/圖:李永球。(2013.12.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