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拜七姐與七姐會

拜七姐與七姐會

太平七姐會於七夕節祭祀織女。
七姐盆。
七姐纸衣。

上週談及福建及潮州人的七夕節,今天則分享廣府人的七夕節習俗。
劉志文主編《廣東民俗大觀》裡關於七夕節的記載頗多,這裡摘錄一些:“七月初六晚,佛山婦女進行‘擺七夕’(又叫‘擺慕仙’)的活動……當晚12時,姐妹們穿戴整齊,向天跪拜;請道人(南無先生)誦經開壇,請大戲班演劇或女伶唱曲助興,通宵達旦,一連3晚……。番禺市乞巧節‘拜七姐’活動在農曆七月初六晚舉行。初六黃昏前,即將八仙或六仙桌放於中庭,桌上放香爐。一旁花瓶上插上絲柳……另一旁放上發了芽的綠豆秧、禾秧各一盤……二更以後,燃香,閤家向天跪拜,焚燒7份紙糊的女兒梳妝盤和一頂牛郎帽……三更以後,又重拜一次……等到第一聲雞鳴,便從井中汲出‘無根水’(汲時不要第一桶,並且水桶上下時不能觸井壁、井口和井底),貯在預先備好的瓦罐內,封好備用。姑娘們於農曆初六夜,進行‘擺七夕’……桌上擺滿她們平日各自在閨中收藏的最好的小巧玲瓏的工藝品……”
我國廣東人過七夕節習俗源自中國,太平的杜太太年輕時曾學習裁縫,其廣府籍師傅每個月都向他們收取幾角錢的月捐,以用在七月初七(初六晚上)祭拜七姐。祭品有七色線、剪刀、針、海棠粉、七色花、七姐盆、水果、糕點等,拜後每人可分得一份祭品。是晚有人浸“拂喇”(水粉),據說不會臭,但她相信浸久了還是會臭的。
祖籍廣府的潘才興道出,七月初七整天的七夕水均可儲存起來備用,可治發熱,以前有人以此水磨犀牛角治體熱,據說將冬瓜切開泡浸七夕水,封在甕裡一百天后打開,冬瓜不會腐爛。
太平有個廣東派的“七姐會”,發起人是前大光電發店的扁姐及前夏威夷服裝店的郭亞珠女士,本來她們均是在自己家中進行的,後來兩人將之合併起來慶祝,就變成一個集體的七姐會了。
已故郭亞珠的女兒萬玉清女士(祖籍廣東東莞,裁縫師,72歲)說,此七姐會已有40多年歷史。開始是在太平敏律大光店前祭祀,後來改在敏律83號的夏威夷店,數年前店改租他人,這3年就租借廣東會館禮堂。七姐會的活動分別在七月初六和初七兩天。初六晚上8點到12點專祭祀織女,祭品以素為主,諸如七色花、7樣水果、發糕、壽桃、面龜、紅龜、香水、古龍水、香粉、胭脂、7位仙女的紙衣、7個紙花籃等,還有一個大“七姐盆”(紙糊製品,有扇子、梳子、鏡子、手鐲、玉鐲、項鏈、針線等等),由她及女兒等人協助製作而成。參與膜拜的善信各自取來祭品膜拜,12點過後就將七姐盆、紙衣、花籃、金紙等焚化之。玉清說,七月初七子時的水最好,當天燒7枝香向七姐祈求並儲存起來,每當有人發燒、輕微不舒服及嬰孩吵鬧,取此水煎藥茶服之可愈。
她說,初七中午12點則為祭拜牛郎的時候,祭品為葷,主要有燒豬、燒雞、咖哩雞、炒麵等等,以前祭品尚有一盆稻秧及一盆綠豆秧,那時有個老婦女每年都栽種來拜,她逝世後就沒人會而消失。其實栽種這些並不難,我趁機簡單教了她。下午1點後就焚化金紙,並將祭品與善信分享,讓大家吃個平安餐。晚上還有在酒家宴會,以前席金每人20元,如今起至40元。
廣東人過七夕節與福建、潮州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相信七夕水很好用,而福建人則相信端午節的水,所以,廣府人浸“拂喇”不是在端午節,而是七夕節,不同地區風俗也不同。另外,福建潮州多了出花園之俗,這是廣東派所無的風俗。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圖文:李永球。(2013.08.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