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益金鋪
我國從事打金及金飾品買賣行業的,以祖籍廣東南海為主,北馬檳城一帶則以廣東台山為多。太平開金鋪的,先是南海人,嗣後台山人也來分一杯羹。
太平南益金鋪的歷史悠久,在日據時代的1942年4月2日即開始註冊營業,迄今已有71年。創辦人麥兆年先生少年時從廣東南海乘船到太平,先在同鄉的金鋪學習打金做學徒,慢慢儲蓄了一筆錢,就自己開啟南益金鋪做老闆,店就在馬結律。後搬遷到也是馬結律的門牌120號,與銀湖玻璃鏡框店各租一半店舖。麥氏生於1914年,曾受中文教育,昔年打金全靠雙手,完全沒機械。他聘有3個頭手:一個妻舅及兩個工人來打金和掌店。
除了在店裡營業,每逢禮拜天,兆年與同行,即南光、新益、全益等金鋪老闆,一起踏腳車前往甘榜地方售賣金飾品,多數到郊區的拉律汀、新板、武吉甘當、新路口等地,顧客以馬來同胞為主,多以分期付款購買金飾品。所以兆年等金鋪老闆每週都到郊區售賣兼收賬,如今這些顧客的後代子孫也成為南益的忠心顧客群。
業餘時,麥氏喜歡打乒乓,下班就到精武體育會或廣東會館練習乒乓,有時也帶了孫子去練習。他經常參與乒乓比賽,獲得很多獎杯,其中一個銀杯是霹靂乒乓公會主辦的比賽,他與黃錫源一起獲得雙打冠軍(1939年)。他曾擔任北霹靂金商公會理事,亦與友人在峇都古勞合資經營金店。兆年故於1989年,夫人戴秀蓉(1919-1995),育有四男一女。
兆年逝世後,由其長子麥金信先生繼承南益金鋪。金信受英文教育,當過兩年教員,後來改為從軍,軍銜至上士。1987年退休後教過補習,父親逝世後3位小弟都不接手,他只好繼承父親遺下的金鋪。他接手時,馬結律120號半間店的租金是每個月39元,到最後起至69元。誰料1998年間老店房屋忽然倒塌,幸虧沒有人命傷亡,在獲得2萬2000元賠償後,他就搬到當今敏律的店屋繼續生意,也是與人合租半間店面。
麥金信指出,以前的金飾品均是人工打造,後來工廠大量出產,人工打金就逐漸被機械化的工廠所淘汰。工廠派出推銷員到各地金鋪推銷產品,就不需要靠太多的人工打金。他本身不會打金,不過當有人來訂做金飾品時,他懂得估出價錢,所以事業還是可以繼續做下去。
以前父親的時代,打造的金飾品極多,如“光卜竹”戒指,那是沒有花紋的光滑戒指,顧客要求花紋可以加工美化;方形男戒指也是一樣,適合加工鐫刻人名或龍紋;還有打造各種金飾品如單扣項鏈、萬字鏈等。人工打造比機器生產的更加精美,但某些東西如空心金飾品,那是人工很難做到的,所以今天的空心金器在以前是聞所未聞之物。他指出,金鋪售賣的貨物以金、銀為主,尚有一種叫做“甲沙”(或叫蘇沙,馬來話suasa)的器物,那是以金銀銅混合做成,其中金的含量有37.5%,故俗稱“375”,這種金飾品深受友族同胞喜愛。
雖然僅售賣金飾品不再打造,但今天的南益金鋪依然接受顧客訂製金飾品,或銀銅、甲沙等器物的鍍金服務,以及修理金飾品,它們穿久了也會壞的,這時候就得給它修理一番。
金信道出兒子都有自己的事業,不接手其生意,他目前是做一天過一天……
太平南益金鋪的歷史悠久,在日據時代的1942年4月2日即開始註冊營業,迄今已有71年。創辦人麥兆年先生少年時從廣東南海乘船到太平,先在同鄉的金鋪學習打金做學徒,慢慢儲蓄了一筆錢,就自己開啟南益金鋪做老闆,店就在馬結律。後搬遷到也是馬結律的門牌120號,與銀湖玻璃鏡框店各租一半店舖。麥氏生於1914年,曾受中文教育,昔年打金全靠雙手,完全沒機械。他聘有3個頭手:一個妻舅及兩個工人來打金和掌店。
除了在店裡營業,每逢禮拜天,兆年與同行,即南光、新益、全益等金鋪老闆,一起踏腳車前往甘榜地方售賣金飾品,多數到郊區的拉律汀、新板、武吉甘當、新路口等地,顧客以馬來同胞為主,多以分期付款購買金飾品。所以兆年等金鋪老闆每週都到郊區售賣兼收賬,如今這些顧客的後代子孫也成為南益的忠心顧客群。
業餘時,麥氏喜歡打乒乓,下班就到精武體育會或廣東會館練習乒乓,有時也帶了孫子去練習。他經常參與乒乓比賽,獲得很多獎杯,其中一個銀杯是霹靂乒乓公會主辦的比賽,他與黃錫源一起獲得雙打冠軍(1939年)。他曾擔任北霹靂金商公會理事,亦與友人在峇都古勞合資經營金店。兆年故於1989年,夫人戴秀蓉(1919-1995),育有四男一女。
兆年逝世後,由其長子麥金信先生繼承南益金鋪。金信受英文教育,當過兩年教員,後來改為從軍,軍銜至上士。1987年退休後教過補習,父親逝世後3位小弟都不接手,他只好繼承父親遺下的金鋪。他接手時,馬結律120號半間店的租金是每個月39元,到最後起至69元。誰料1998年間老店房屋忽然倒塌,幸虧沒有人命傷亡,在獲得2萬2000元賠償後,他就搬到當今敏律的店屋繼續生意,也是與人合租半間店面。
麥金信指出,以前的金飾品均是人工打造,後來工廠大量出產,人工打金就逐漸被機械化的工廠所淘汰。工廠派出推銷員到各地金鋪推銷產品,就不需要靠太多的人工打金。他本身不會打金,不過當有人來訂做金飾品時,他懂得估出價錢,所以事業還是可以繼續做下去。
以前父親的時代,打造的金飾品極多,如“光卜竹”戒指,那是沒有花紋的光滑戒指,顧客要求花紋可以加工美化;方形男戒指也是一樣,適合加工鐫刻人名或龍紋;還有打造各種金飾品如單扣項鏈、萬字鏈等。人工打造比機器生產的更加精美,但某些東西如空心金飾品,那是人工很難做到的,所以今天的空心金器在以前是聞所未聞之物。他指出,金鋪售賣的貨物以金、銀為主,尚有一種叫做“甲沙”(或叫蘇沙,馬來話suasa)的器物,那是以金銀銅混合做成,其中金的含量有37.5%,故俗稱“375”,這種金飾品深受友族同胞喜愛。
雖然僅售賣金飾品不再打造,但今天的南益金鋪依然接受顧客訂製金飾品,或銀銅、甲沙等器物的鍍金服務,以及修理金飾品,它們穿久了也會壞的,這時候就得給它修理一番。
金信道出兒子都有自己的事業,不接手其生意,他目前是做一天過一天……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圖文:李永球。(2013.10.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