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關丹的墳墓與廟宇

關丹的墳墓與廟宇

關丹最早的廟宇——三聖宮
福建義山發現1907年的古墓
福建義山發現1907年的古墓
珍貴罕見的五族共和壁畫!
日前受到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彭亨州分會邀請赴關丹講座,順便參觀了關丹的義山及神廟,匆匆之行,誠然走馬看花。
義山方面只走了福建義山,其面積不算大,籍貫方面以永春居多,其次為南安、同安、仙遊、莆田等。在短時間內大略走一走,發現清朝古墓只有兩座,一為南邑(可能是泉州南安縣或漳州南靖縣)的楊世波墓,立於光緒丁未年(1907),另一是霞陽的楊門陳(?)淑慎墓,立於宣統三年(1911)。為何清朝古墓這般少?原因很多,最大的可能是,昔年多數沒立石碑,只是一塊木板作墓牌書寫逝者姓名籍貫資料。這種木墓碑尚可找到一些,情況與吉蘭丹頗為類似,原因是當地沒石匠,墓碑都得從新加坡訂製運輸來,所以多數採用木墓牌,導致早期古墓在木板腐朽後,就找不到了。
至於墳墓造型,早期可見福建風格,後來這種風格消失,逐漸出現類似吉隆坡一帶的新造型,關丹的福建人生活習慣與吉隆坡福建人極為類似,他們祖籍多數為永春。
早期關丹以祖籍廣府及客家為多,福建人居少數。近數十年來的發展,祖籍福建永春的開始大量移民定居,所以近年才有福建民間信仰湧現。早期的廟宇,以廣府及客家廟為主。在關丹文化協會會長李錦賢、理事洪禮春,以及彭亨大學的楊銀梅老師帶領下,我參觀了瓊州廟(天后宮)、桃源殿、地母廟、廣福廟、西雲殿、甘望三聖宮、關帝廟。
關丹早期的廟宇不多,三聖宮、廣福廟、地母廟及瓊州廟屬於較早的廟宇,除了瓊州廟屬於海南幫,其餘均是廣東幫所建。
最早的應該是三聖宮,宮內最早文物是光緒乙巳年(1905)的數個牌匾,主祀神明為大伯公,副祀有關帝、譚公、仙四師爺等。此宮由廣幫所建,卻見不到粵式古色古香的廣東建築風貌,近年的修建使到它成為一座新穎的廟宇,殊為可惜。
第二是廣福廟,最早文物是1909年的一口鐵鐘,主祀神明為大伯公,關公、天后娘娘,副祀有觀音、金花夫人、太歲星君、財帛星君、七仙女等。從崇奉神明來看,也是以廣東神明為主,廟宇經過重建,整個外觀非常現代化,失去廟宇的味道。隔鄰的地母廟歷史應該也頗久,供奉廣幫地母娘娘等神明,創建年份不詳,只記載重建於1952年,可惜的是,重建後失去了傳統味道。
瓊州廟由海南幫創建,屬於海南會館管轄之廟宇,最早文字資料記錄創建於1914年,原為海南式建築,2003年重建,改名天后宮。後座改建為現代新式廟宇,其下為一個大禮堂,只保留前座的前殿。前殿為典型的海南傳統建築,幸虧保留下來,我們才有幸見得到我國罕見的傳統海南廟,我對其新建的廟宇不感興趣,卻對此大殿極為欣賞。
除了古色古香的廟宇建築,其簷下的壁畫最珍貴。壁畫采浮塑,加上畫工精美的傳統工筆畫,可謂精緻藝術品。題材除了有傳統的八仙、仙妃送子、狀元遊街、琴、鼓、鈸、蕭、花籃等,最特別的是尚有清朝人物,其中一幅寫著“五族共和”,畫有5個人物,以及國民黨黨旗和五色旗。所謂五族共和,那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當時採用五色旗為國旗,分別代表漢(紅)、滿(黃)、蒙(藍)、回(白)、藏(黑)。
至於桃源殿供奉的是福建永春的鄉土神“法主公”,西雲殿主祀閩南神明,而且正在慶祝神誕,聘道士做醮。它們與關帝廟的歷史均有數十年之久。
關丹是個華裔聚居之處,其歷史文物卻乏人去做田野工作,事不容緩,實在有必要加快腳步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圖文:李永球。(2013.07.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