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登嘉樓的古墓神主牌

登嘉樓的古墓神主牌

王錫文保存的乾隆古墓碑。(圖:李永球)
王錫文與他收藏的古老神主牌。(圖:李永球)
胡健成帶我入山尋古墓,其手扶著的立柱石金瓜頗為碩大。(圖:李永球)
胡健成保存的古老神主牌,打開後右為外板,左為內板。(圖:李永球)

來到人生地不熟的登嘉樓之前,吉蘭丹的黃博諄君叫我聯絡一個人,他就是殯儀兼墳墓建造業商人王錫文。當在登嘉樓老街走動時,一位不認識的人叫住了我,他說在報章電視看過我,他就是古董買賣商人胡健成。
就這樣,在他們的帶領下,我走訪調查了瓜拉登嘉樓的一些古墓及古老的神主牌。由於登嘉樓近年的大事發展導致許多古墓挖掘移葬,錫文負責移葬工作,因此對古墓瞭解極多。對於古墓內的一些陪葬品,如女性的銀發簪等物,他也不敢拿走,而是將之物歸原主,重新與主人遺骸埋葬在一起。一塊乾隆年間的墓碑被人挖掘後,墓碑被丟棄,幸虧他將之收藏在倉庫裡,並表示將來會重新立在塚山上,以讓後人瞭解華人的移民歷史。
查此古墓碑文,上款是“乾隆歲次丙午年仲春吉日”,乾隆丙午年仲春即公元1786年2月至3月間。中款“皇清顯考棲梧朱公之墓”,指此墓主人叫朱棲梧。下款“孝男:健生、三達(?)、桂生、雁(?)生、文隆(?)、江生、岳(?)勝、進生、出祠子:成光,同立石”,共有9名兒子,不過有一子“出嗣”他人了。惟可惜沒注明原籍,因此無法得知中國原籍地在甚麼地方?
王君帶我走塚山,觀察移葬的嘉慶十一年(1806)古墓,那是福建漳浦人劉門吳孺人之墓,立碑者是其子女及孫輩。咸豐丙辰年(1856)的陳工房及劉氏夫婦墓。另有一個前清僉事郎林文明墓,逝於光緒八年(1882),以及其子建紹“老爹”之墓。80年代越南人乘船逃出國,一些在我國海域遇難而亡,他們在這裡長眠,一座座造型不同的墳墓,令人唏噓。還有一個孤立在友族住區內的古墓,乃福建海澄劉瓊瑤及陳彩琴夫婦墓,葬於光緒十七年(1891)。
他也收存3個古神主牌,打開牌內的“內板”(陷中),裡面記載著逝者的生卒年份、埋葬處等資料。最老的是生於雍正十一年(1733),卒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葬在武吉巴吁杯。
胡健成擁有10個古神主牌,其一屬於上述劉瓊瑤夫婦,這些古牌外板(粉面)多數採用“謚號”,內板才寫上其名字、生卒日期、兄弟排行、埋葬處、配偶名字,甚至兒子名字,妻子是誰的女兒等珍貴資料。最古老的年份是逝於嘉慶乙亥年(1815),其餘為道光、咸豐、光緒等。由於登嘉樓神主牌的外板多數寫上“謚號”,如果不是從內板內的名字等資料來審查,單從謚號實在無法知道牌主人是誰?比如上述劉瓊瑤和陳彩琴夫婦,其外板是劉珪璋和陳勤持,均為謚號,內板才注明他們的名字。
在廿多年前,健成剛從太平移居登嘉樓,那時候他注意一座華人義山因為發展的因素而被鏟除,許多古墓被推倒以填高河岸,只剩幾個位於較高處的幸免於難。在他帶領下,我們進入山裡搜索,胡君步伐矯健,如入無人之地,結果找到兩個遺存古墓,其一是光緒九年(1883)黃門謝氏墓,旁邊一個沒文字古墓背後有個方形大洞,應該是盜洞。
他對眾多古墓被掘填河感到痛心惋惜。
隨後帶我去考察一個位於住宅區的宣統巳酉年(1909)古墓,即陳文寧及蘇粉燕夫婦墓。
從上述文物發現,華人移居登嘉樓的歷史頗久,18世紀70年代就有華人在這裡生活,他們留下的墳墓不幸被掘毀或搬遷,神主牌或被遺棄。登嘉樓被毀的華人古墓不在少數,這一點還希望有人繼續做保護或移葬及調查工作。王錫文及胡建成均是普普通通的生意人,但他們對於古墓和神主牌的愛護與保存精神,真的令人敬佩!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4.03.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