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吉蘭丹的迎神“過火”

吉蘭丹的迎神“過火”

以金紙、干椰葉及木柴組成的金紙堆,造型別致精美。(圖:李永球
以金紙、干椰葉及木柴組成的金紙堆,造型別致精美。(圖:李永球)
馬年做個馬形的金紙堆,祈求馬上有黃金!(圖:李永球)
神轎每到善信家裡,就“換香火”。(圖:李永球)
神轎每到善信家裡,就“換香火”。(圖:李永球)
抬神轎跳過火是吉蘭丹特有的風俗。(圖:李永球)
抬神轎跳過火是吉蘭丹特有的風俗。(圖:李永球)
回到宮裡,神轎排列成行,善信們從轎底穿過,以求平安興旺。(圖:李永球)

正月十五元宵節,馬來西亞多處地方都有隆重熱鬧的慶典。吉蘭丹則有特別的迎神過火,而且僅是吉蘭丹州特有的風俗。過火也叫踏青草、跳火堆、踢火墩。
元宵節早上,哥打峇魯星洲日報記者洪維聰和邱振益二君,陪我前往兩百多年的鎮興宮(媽祖廟),每年元宵節舉辦迎神過火,已是該宮古老的傳統。除了鎮興宮,哥打峇魯一帶許多郊外華人聚集區幾乎都有迎神過火的風俗。
早上8點半左右,在銅鑼的敲擊下,宮裡的神像逐一被請下來並系綁在轎子上,共有8頂神轎坐著多位神像,神轎不大,左右有兩根木棍,由4個壯漢抬起。時間一到,轎子被人們抬走到外去游街,前端是俗稱虎頭牌的“肅靜”、“回避”及一把大涼傘為開路先鋒,8頂轎子隨後而行。
迎神隊伍就在哥打峇魯唐人坡大街小巷遊行,許多人家擺起香案膜拜,也在家門口堆起金紙堆,裡面混雜有金紙、干椰葉、木柴,準備迎神過火。隊伍抵達時,善信們點香膜拜,神轎負責人就以轎子裡的香與善信交換,這是“換香火”,希望神轎的香火帶給善信全家健康平安,事事興旺。接著,負責人就點起金紙堆而成為篝火,在淋上煤油後,火勢極大,壯漢們則抬起神轎跳過篝火。迎神隊伍就在鑼聲、爆竹聲及發啊(福建音。這裡不是很流行喊此好話)……之下,逐一跳過篝火完成過火儀式。
火的崇拜是古老的風俗,吉蘭丹應該是我國唯一有迎神過火的州屬。過火的意義就是一年伊始,祈求神明保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合境平安之外,也祈求海陸豐收、事事順利、消災解厄、驅除晦氣、迎來興旺好運。
當隊伍回到宮廟時,那是最熱鬧好看的一幕。廟方點燃了3堆篝火,大放爆竹,這時候大涼傘及神轎逐一跳過篝火。繼之,神轎被抬起在廟門口排起一行,善信們就往轎底穿過,以求好運連年。結束後才將轎子抬回廟內,將神像取下放回原位,這時候眾多善信來討取系綁神像的小紅布條。這與柔佛古廟游神的討神像下的金紙有異曲同工之妙,人們都相信這些神物都有著興旺平安之功效。
當天剛好是星期五的假日,可是迎神隊伍人數並不多,加上攝影愛好者,應該僅有200人左右。黃博諄說以前迎神時很多人參與,因為那時唐人坡住有許多華裔,而今人口外流,年輕人往外跑,加上人們紛紛搬遷到郊外花園區了,所以近年參與者顯得不多。他也說以前的金紙堆只有干椰葉及金紙,近年才有用木柴,而且以前遊行的路線也較長。
跳過篝火是有些危險性,有一人家就往金紙堆淋上汽油(只可淋煤油),結果在點燃時引起“火爆”,使到一位負責人的頭部及手受到灼傷。也有一頂轎子在衝過篝火時,一枝燃燒著的小椰葉掉進一個抬轎者的背後衣服內,導致輕微燒傷。
還有篝火裡的木柴有些很高長,這就導致神轎在跳過時弄倒木柴,因此弄到人或篝火平攤在地上,失去了看頭。所以人們及攝影者幾乎均是注意第一、第二頂神轎的跳過篝火,其他的不是篝火平攤在地,就是因為煤油燒盡火勢轉微,甚至在最後的數頂轎子可以從容不迫地緩緩走過。
吉蘭丹迎神過火看甚麼?除了跳過篝火,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金紙堆。洪維聰及邱振益均認為那是美麗的紙藝術品。我仔細地看後,頗為認同。人們都以漂亮美觀的折紙藝術品來展示自己的藝術風格,尤其有兩家是以馬年作為題材,做出駿馬的模樣。
很難得的吉蘭丹為我們保存了過火古俗,由於媒體的漠視沒給與全國性的報導,導致鮮為人知。希望大家能夠在元宵節赴吉蘭丹觀看別具一格的迎神過火。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4.03.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