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泰國的中文與福建話

泰國的中文與福建話

九皇誕白服上的文字:食菜,竹報平安。(圗:李永球)
吃九皇素也做個“華人孫”吧?(圗:李永球)
恭喜發財被寫作“財發喜恭”,九皇誕彷彿過年啊!(圗:李永球)
三點水一個吹字,看得懂是甚麼字嗎?(圗:李永球)

泰國約在1941年關閉華校,從此全國統一單一的民族語文,大家都講泰語寫泰文,這是泰國政府引以為豪的事。可是當人民走出了國門,每個都成為了啞巴,單一語文帶來的弊病極多,過後多數都後悔莫及,所以如今泰國是鼓勵人民學習華語等多種語文。
普吉華人以祖籍福建(閩南)為多,華裔居民多從檳城移居過去,當地的風俗亦以福建民俗為主。華人多數不懂得講方言了,僅少數老人家還會講福建話,年輕人則少之又少。
在普吉九皇誕期間,有泰國電視台訪問我,我不會泰語,就用福建話接受訪問,再通過英語來解釋一番了。雖然當地人很多不會福建話了,但當跳起童來,每個都講起福建話,令人嘖嘖稱奇。斗母宮裡的廣播報告採用泰語,不過一些詞彙還是用福建話,諸如交緣鐳、卜杯、頭家爐主、誦經、接天公、玉皇上帝、放軍。犒軍、南斗北斗、九皇大帝、合境平安等等。
泰國華裔以潮州人居多,唯有普吉島是福建人居多之處。與泰國人溝通絕非易事,不懂泰語者十分吃虧,採用英語的話,他們雖然略懂英語,不過僅是一般簡單的會話,精通英語者也不多,所以極難溝通。我和一些老人家講福建話,一些還是講得十分流利,細聽之下,發現他們的福建話與檳城漳州音有點接近,但一些詞彙偏向泉州音,可謂漳泉混雜。詞彙方面的調查:公班衙(政府)、吃飯(bng)、汝(lu)、豬(tu)、先生(醫生)、電話(we)、西瓜(gua)、蓮花(hua)、萬山(巴剎)、儕(多。zue)、熱金(燒金紙)、查某汝(你的女人,意為你的妻子)等等。最特別的是時間,比如北馬福建話的三點九個字(3點45分鐘),普吉福建話則叫做“三點九條”,“字”變成“條”,有趣極了。
內杼斗母宮的一班年輕人致力學習福建話念咒犒軍等,精神可嘉,仔細觀看簿子裡的中文咒語,卻是以泰文來拼音。
九皇誕期間人們穿起白色衣褲,這些衣褲除了印有龍獅等圖案外,也印上了許多泰文及中文,拋開神廟和神外,其他中文字就顯得極為別緻。單字中文計有:義、福、安、齋、龍、興、王、謝、李等;二字有:幸福、平安、大吉、發財、食菜等;三字有:白平安、鄭成功、陳千萬、華人孫、普吉人等;四字為:恭喜發財、招財進寶、大吉大利、榮華富貴、吃齋積壽、財源廣進、浮光掠影、縱橫交錯、合家平安、香煙繚繞、春風如意等,多字的有:福如東海壽此(比)南山、用愛自己的心去愛別人、清淨者福祿喜、慈悲為首善哉本地人、生命在於追求、恩重如山雙孝何能怠慢修行道德等等。
乍看之下,以為是在慶新年,尤其“恭喜發財”,那是新年專用賀語,怎麼吃九皇素也用上呢?更有趣的是,恭喜發財採直寫,卻被倒反寫成“財發喜恭”,盎然有趣啊!由於中文在當地斷層了60年,人們多數不懂得中文,才會出現倒寫的尷尬現象!類似的誤寫或錯誤百出的中文字極多,比如建築物上“弟子某某,女士某某,同立建拜奉”等等。在中文版普吉旅遊手冊裡,九皇大帝被翻譯為“橋旺在的”,雖然可能是電腦翻譯的錯,但旅遊局應該請懂得中文者看過啊。也有一些奇異文字,如“欲”是寫作“吹”加上三點水旁。
我也發現泰國華文報章裡的挽詞廣告,對於女性逝世並不是採用“靈右”、“仙逝”等,而是“蓮座”,男性則用“火化禮”,敬挽人家逝世,怎會與“蓮座”扯上關係呢?
1973年普吉海南會館捐款碑誌上的貨幣單位“末”字。(圗:李永球)
1924年普吉尚德華校捐款碑誌上的貨幣單位“釒末”。(圗:李永球)

泰國的貨幣單位“銖”(BAHT),以前是寫作“犮”或“末”,一般通用後者。因為它是貨幣單位,往往加上金字邊而成為“釒末”,但在中文字典裡沒此字,也就被改為“銖”。末字福建音bbuat,音近BAHT,末是從福建話音譯出BAHT的詞彙,改成銖,就與BATH相去甚遠了。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圗文:李永球‧(2014.11.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