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

福州挖耳‧出殯放炮

福州挖耳‧出殯放炮

張世開理髮師正在為顧客理髮。(圖:李永球)
比達友族喪禮上從教堂出殯時燃放紅炮。(圖:李永球)
福州理髮師都懂得挖耳,尤其傳統老師傅更是精通古老以刮刀來刮耳洞裡的細毛髮。隨著老師傅逝的逝,老的老,如今已經難得一遇。我在西馬尋找這種傳統老手藝已經很久,這次來到詩巫福州人聚居地,在地頭蛇蔡增聰及蔡雄基二君的陪同下,找上一位80歲的福州籍理髮師。
老師傅張世開,祖籍福州閩清縣,年輕時拜師學藝3年,學習理髮挖耳剃頭,吃住老闆包,他說出昔年以手掌當做耳洞學習挖耳的經過,令我放心給他挖。雖然如此,當坐在椅子上,看到他拿著刮刀,心裡還是有點戰戰兢兢,心想一個不小心,就會皮開血流。只見他老神在在,手不抖,眼不斜,刮刀進入耳洞裡,就轉圜圈地刮掉耳毛,接著才是挖耳屎及以棉花清理耳洞。
我在西馬嘗試的福州挖耳,有一道“挑”耳屎的功夫,那是以一枝耳挑將耳屎推掉,可以說非常舒服且享受的。
在西連時,陳超全兄帶我到一個鄉村出席一場比達友族的喪禮。村裡都住著比達友族,均信仰天主教,喪禮以天主教儀式進行。當然這種儀式在西馬很普遍,但是仔細觀察,才發現一些地方與華人喪禮很接近。如他們會準備咖啡茶水、橙汁餅乾招待來賓,也有烹調菜餚大鍋飯,給出席喪禮的親戚朋友飽餐而回;最特別的是,在從家裡出殯之前,喪家燃放了一串12英呎長的紅炮,棺木移至教堂彌撒後出殯之際,又燃放一串紅炮,最後到了墳場下葬,再燃放一串,總共燃放3串紅炮。放炮是華人傳統習俗上常見的民俗,想不到友族同胞也吸收了放炮風俗!
做了簡單調查,原來以前比達友族出殯不是放炮,而是鳴鎗3響,後來逐漸演變為放炮。在中國福建廣東等地方,不僅出殯放炮,清明節更是在掃墓之際處處可見燃放紅炮。我國西馬華人喪禮罕見放炮,但清明節則會見到一些人放炮掃墓。可是近年來,西馬印裔同胞在喪禮上卻發生轉變,經常可見放炮之俗,尤其這幾年印裔會黨“安大”出殯,紅炮更是沿街大量燃放,場面令人驚訝!一些私人經營的火葬場,近年來開始向在火葬場放炮者收取若干清潔費,印裔同胞為了放炮也願意付。
出殯放炮在中國南方是個風俗,但我們馬來西亞華人反而少在喪禮上放炮,這個風俗卻給印裔及東馬比達友族同胞們給發揚得淋漓盡致,真的奇哉。
砂拉越客家人在中元節得上山掃墓。(圖:李永球)
東馬的必粿。(圖:李永球)
新蕘灣熱鬧的夜市。(圖:李永球)
另外,適逢農曆七月,砂拉越河婆等客家人有中元節掃墓祭祖之俗,這在西馬就難得一見。他們一年兩次上山掃墓,即在清明節和中元節。如同清明節般,人們準備了祭品上山掃墓。客家人少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因此就得在中元節上山。至於福建和潮州人等多數有供奉祖先牌位,所以僅在清明節上山掃墓。我在砂拉越竟然發現這裡也有檳城北馬的摩訶粿,不過這裡稱為“必粿”(福建話的“必”,相當於華語的裂開之意)。
在友人帶領下,我也來到了新蕘灣夜市,當地本來是個荒涼之地,因為一些因素而失去商機,店舖十戶九空,自從引入小販開闢為美食街後就興旺起來了,許多本來已經關閉的商店紛紛起死回生,生意極為興隆。
商販們引進的美食,某些是外來的,這些我都不考慮。我們品嚐了當地的客家長壽麵、各種客家粄(糕),還有土著同胞的猴杯粿(豬籠草糕)及竹筒雞。非常道地的傳統美食,贊!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圗文:李永球‧(2014.09.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