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厅·分五谷
今日,再與大家談談兩項傳統的喪俗:
1.壓廳──壓廳是福建人之習俗。在北馬閩、潮、榕人的喪禮上,都會有此俗。近年來連客、粵、瓊等籍也跟上了。
所謂壓廳,就是在舉殯時,棺材從家裡大廳抬出去后必須進行的儀式。主持儀式者必須是“好命人”(好命婦),也即是她必須夫妻健在,而且具有內祖母及外祖母的雙重身分,方見資格。
傳統上以為棺材是不祥的東西,當它從大廳上被抬走后,那個地方就得以吉祥的東西來鎮壓,以掃除不祥及帶來吉利。
壓廳儀式如下:
甲、當棺材一抬走,好命人即以一桶水潑于地上,再以掃帚簡單清洗,把一切不祥均掃除;
乙、然后以一個面桶置于地上,裡面放了一包米(以紅布包起來)、一塊大發粿(潮州人用大酵粿)、12個紅圓(粿)、12個碗、12雙箸、12對紅蠟燭(以上12個或12雙諸物,逢閏年改為13),蠟燭全點燃排于桶的邊沿。
待蠟燭燒完,儀式就結束。須給壓廳者1個紅包,裡面的錢有12或24元不等。
壓廳用發粿取其吉利的諧音“發粿發家伙”(福建話,家伙者,財產也);用紅圓取其諧音“紅圓大趁錢”(福建話,趁錢者,賺錢也)。至于米、碗及箸乃分予兒子。如果兒子多,可以增加碗及箸的數量。也有分與女兒及孫子的。隱含祝福兒子們永遠有飯吃的意愿。
在馬六甲,壓廳只是祖籍福建之廈門、金門及馬巷才有。也用米、碗、箸、發粿及蠟燭,卻不用紅圓,而是用包,碗與箸按照人數而放。事后分給兒子、女兒(或不給女兒),或只是兒子及長孫。蠟燭點2、4、6、8、10、12支不等,好命人在壓廳時,頭上左右兩邊插上一對金花,當地習俗與新加坡很接近。
2.分五谷──也叫“分五谷種”,五谷泛指糧食作物。
喪事的分五谷卻是用5種植物的種子──稻、白豆、綠豆、紅豆、黑豆。以前曾有菜籽,現在已不用了。
在棺材入土(或火化)後,和尚(或道士)就會分“五谷種”與孝眷們。在一個紅布袋裡裝了“五谷種”,除了上述五谷,也包括錢幣與小鐵釘。他從布袋裡掏出來分與孝眷們,他們取回家後,把錢幣和鐵釘取出收藏,剩下的五谷種撒在土地上讓它們去生長。
用錢幣是希望子孫們會賺錢,鐵釘則有“添丁 ”(生育男丁)之意。
上述兩項喪俗,皆具有祝愿子孫們發財、賺錢、找得到吃、添丁、吉利、如意等含義。可是,設使我們往深一層裡去探討,會發現第一項的壓廳,尚有一個深遠的寓意在內,那就是“分家”。當兒子們領了碗箸和米,意味著家長已故,今後他們得分家各立門戶,要吃飯得自己煮了。
第二項的分五谷呢?則寓意“自力更生”。當家長亡故,兒孫們領了五谷,今後要吃飯就得靠自己去耕種。所以,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勞作,一定不會餓死的。
今天,我們早已從農業社會進展到了工商業社會。人們已不了解傳統習俗的意義。因此有人解釋分五谷為栽種生長後,可以“又發又旺”似是而非的說法。
雖然時代進步,社會丕變,但是我認為這兩項喪俗,還是存有意義,不宜輕言革除!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04.9.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