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鲜为人知的神明街


鲜为人知的神明街



JALAN BERHALA,太平的神明街。(圗:李永球)
太平得天獨厚,小小一個城鎮,竟然有兩條街道的命名是關係到華人宗教信仰的。
其一──神廟街(Jalan Tokong)。這條眾所周知的街道,因為何仙姑廟坐落于此而獲得命名。何仙姑是唐朝的道教神仙人物,誕生于中國廣東增城縣小樓鎮。早期的太平粵幫社會,以增城客家人居領導地位,故他們也將故里的保護神信仰帶來本邦。該廟大約于1885年即出現在此街上。
其二──神明街(Jalan Berhala)。此街鮮為人知,它究竟位于何處?因何命名?知道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神明街就在本市椰花酒店旁,街道極狹不長,整條街的兩旁房子也不多。Berhala的意思是指神像、佛像之類的偶像,可是街上找不到一間神廟或神像,其由何在?倒叫人如墮五里霧中……
倘若不是多年的田野調查資料協助,這個謎連我也破不了。
很多年前我即知悉這裡有一間廟叫“祖師公”,幾十年前慘遭回祿之災而不存在。根據市民王全珍(75歲)的回憶,該廟背向此街道,乃一簡陋的亞答屋。旁尚有幾間亞答屋的建築,其一為“益和”,其余為餅廠、住家等。
該廟由一班福建安溪縣的鄉人,創建于20世紀初葉,原曰“廣福宮”,供奉着清水祖師,俗稱“祖師公”。他是宋代的佛教禪師,原為福建永春州人,本名陳應,法名普足,自幼出家,在安溪得道,後來有人在當地建立“清水岩”祀奉他。清水祖師成為安溪人崇拜的神明之一,在當地流傳着許多關于他大顯神通的神奇故事。清末民初安溪移民到我國,尊奉清水祖師為保護神,以共同的信仰團結一致,去迎戰自然界與社會中的一切困難。
廣福宮的廟祝為劉亞西(記音)及亞裕(記音),乩童是亞祝(記音)。1929年該廟的善信們因某事鬧意見,結果一分為二,有一班人退出,另設分宮于火車站路,迨1937年,分宮遷移至舊后廊,1953年再遷徙到后廊新村內,始將廟名易為“福祿宮”。
大約1961年間,廣福宮的鄰舍房子發生火患,火勢一發沖天,波及廣福宮,該宮化為烏有,只搶救到一個清水祖師的小神像,此像目前被供奉于后廊福祿宮內。
這場大火,毀了廣福宮,也焚了“益和”,益和乃一个組織,戰后活躍一時,曾受英政府利用于對付共產黨,派他們到實兆遠去打擊對方。這是題外話,益和的黨員只剩不到幾個,有關的史料早在幾年前,我已經完成田野調查及口述歷史的工作。
白駒過隙,事過境遷,人物、景物全非矣。40餘年轉眼間即過去了,當年火患現場而今已雜草叢生,大樹橫生。沒有了廣福宮,神明街也就名不副實。我有個心願,希望廣福宮有一日能在原址重建起來,如此也就名副其實了。
清水祖師信仰在廣福宮焚毀后,幸得福祿宮延續下來,不至于在太平斷絕香火。冥冥中似乎早已注定,當年鬧分裂的一分為二,不就是為了讓清水祖師信仰在本市傳承不絕嗎?
一條是粵幫道教神廟的街道,一條是閩幫佛教神明的街道,兩街點綴了太平的街景,豐富了文史古跡的風采,相映成趣也!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脚。图文/作者:李永球。(2004/01/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