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公和鱼的传说
鄭和──中國明朝著名航海家,曾于1405至1433年間,奉命率領龐大船隊,7次下西洋,多次到達東南亞各國及印度、阿拉伯沿岸及非洲等地。
在東南亞,華人民間俗稱其為“三保公”。他除了在本區留下大量遺跡外,生動的傳說更是人們迄今所津津樂道。我在搜集有關三保公的傳說時,發現好多還是第一手資料,且未見有人去整理撰寫出來。
我也發現這些傳說背後具有兩項明顯的含意,其一:歧視友族的中華種族優越感;其二:“奉旨出巡皇帝嘴”的迷信觀念。前者對于東南亞各民族土著作出種種歧視,顯現了先民們在編造這些傳說時,乃以種族優越感為出發點;后者則強調封建皇帝乃天所授,故經皇帝嘴中說出的話會成為事實,如一種食物有毒不可食用,皇帝說可食它就會變成可食,毒性馬上消失。當然這是荒誕無稽的,但是民間卻有人深信不疑,對他們而言,三保公乃奉了皇帝之命出巡,所以其嘴就有“皇帝嘴”之功能。
以下幾則關于三保公的“皇帝嘴”傳說,流傳于北霹靂的沿海一帶,與當地漁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凸顯了先民們編造傳說的智慧,也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明。十分趣味,特撰于下以饗讀者。
1、扁魚
吃過扁魚的朋友,均知道它身上的肉是一邊厚一邊薄。為什麼呢?相傳這全是三保公搞出來的。原來某日他在吃着扁魚,發現其肉香甜可口,舍不得吃完它,于是放回海里說:“另一邊以后才吃”。從此以后,扁魚的身體就一邊厚一邊薄,薄的乃給三保公吃掉的一邊,至于厚的一邊,拜他所賜才讓我們今日得以嘗到扁魚的美味。
2、屜西
屜西(T’ua Say 記音‧福建話,一種魚),又稱“龍舌”,是一種身體扁薄的魚。傳說它原本不是這樣子,某天三保公在煮了它來吃時,竟覺得難以下咽,口中大嚷“不好吃,不好吃!”,一時勃然大怒,把它丟在地上,一腳踐踏成扁薄,屜西從其腳底下滑溜到海里去,從此身體就成扁薄。屜西真的如三保公所講的不好吃嗎?讀者諸君不妨去買來嘗一嘗。
3、竹仔魚
竹仔魚(Tik’a Hu 記音,福建話)的身上有三根刺及黏液,民間傳說竹仔魚原本沒這些特征,因常常遭到其他魚類的欺負,因此而找三保公投訴,三保公同情它,吐了一口涎及賜給它三根刺作武器護身。從此以后,竹仔魚的背鰭及腹鰭左右各長一根刺,全身布滿了黏稠液體,也就沒有魚敢再欺負它了。
4、烏紅蝦
烏紅蝦的顏色是一半黑一半紅,相傳三保公在吃烏紅蝦時,把它煮熟咬了一口,又把它丟到海里去,所以烏紅蝦的身體黑紅各半,黑色是重新長出來的,紅的是煮熟的一半。(作者為田野史料工作者)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脚。图文/作者:李永球。(2004/01/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