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258`369
數字,充滿了趣味。有些數字令人喜歡,有些又使人拒之千里。就如現在有些商店名稱,喜用數字作招牌。諸如︰988、1688、288、1998、338、138、828、168、888、118……,這是“諧音”文化所造成的。
在太平市,老輩市民應該還記得曾有3間福州人經營的咖啡店,分別命名為“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只要拿起電話一看,橫看是123、456、789,0在最下面。從直來看,則為147、258、369。它們非取諧音數字,而是取自9個號碼在九宮格之橫排直看(或直排橫看),意味深遠。諧音數字招牌在對比之下,則顯得俗不可耐了!
據調查顯示,3間咖啡店以三六九茶室最先創立,東主是施依河,原籍福建福州閩侯縣。大約在上世紀30年代開創,最後的地址是在古打律。在後來,該店以自制的肉粽(閩南肉粽)馳名我國,1983年,該店結束營業,但三六九肉粽迄今猶在銷售中。
第二間是“二五八茶室”,由高依德(原籍福州閩侯縣)和葉長霖(原籍福州閩侯縣)聯合經營。也是30年代間創辦。不久後,他們又聯營開啟另一間“一四七茶室”。兩人分別經營一年,比如今年高氏經營二五八,葉氏則經營一四七,明年對換之。兩間茶室皆坐落在依士甘達路上,相隔幾間店而已。兩間均為coffee shop,即只供應飲品及小吃,沒有面飯熟食的茶室。不過二五八樓上另附設旅館,並漸漸轉變為eating shop,兼賣熟食。
二五八的生意比一四七好得多,因為附設有太平市首個的士車站,車站到80年代才消失。大約1961年間,二五八拆股,由葉長霖個人頂盤繼續經營。葉氏喜愛書畫藝術,60年代到中國省親時,購買了著名畫家楊飛(1902-1993,福建長樂人)、李霞(1871-1938,福建仙游人)、李耕(1885-1964,福建仙游人)等人的作品。楊飛是李霞的得意門生,皆擅人物畫。李霞曾在巴拿馬、美國之賽會獲獎。李耕之作品《松青鶴白東方紅》等巨幅畫屏,展示于北京人民大會堂。葉氏將一些珍藏懸掛于二五八茶室里,其中有幅李霞畫的關公像,神態威武,果為珍品。後來其珍藏多給其女婿王仕元及外孫王立瑞所收購去,目前在王氏經營的太平中央飲食中心里,展出多幅上述畫家之佳作,供顧客茶余飯後細細品味。
一四七茶室的命運可舛!在日據時期,因為白糖嚴重缺乏,日本統治政府諭令全市咖啡店須關閉一半,另一半的經營者得繳付巨額營業稅。高、葉兩位股東當然選擇生意好的二五八,而舍棄一四七茶室矣。至于三六九茶室,則在1983年結束營業。而二五八茶室大約在1999年間,因為屋租統治法令的取消,業主提高租金,葉氏之子葉發財將之結束,把店屋還給業主。
其實,除了聯營,高氏于50年代在保谷亞三自資開啟福振興茶室。目前由兒子高端正經營,易名為新福振興茶室。而葉氏則在新板開創歡迎茶室,90年代因道路擴寬工程而被拆除。
本來咖啡店是海南同胞所壟斷的行業,當20世紀前後福州人開始大量南來時,在北馬一帶,福州人異軍突起打入咖啡行業。只見福州咖啡店一間一間地冒起,與海南同胞競爭並佔了主要席位。福州人數相對少,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團結和相助也!當一個新客南來時,先到同鄉的咖啡店工作。儲蓄了一些錢後,或找人借錢,或投資福州人的“會仔”(福州銀會,與福建銀會不同,不收利息)標得會錢,就與同鄉合資聯營咖啡店了。待經營賺了大錢,那時候才自資經營。
而今世事丕變,太平的咖啡店經營者反而是福建和潮州人居多,行業壟斷現象基本已消失,善于經商是閩潮人的天性。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06.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