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燒紙不是道教的產物

燒紙不是道教的產物

當燒紙敬先人盛行後,道教與民間信仰的仙、神等,也是由人所修成,于是燒紙也從先人燒到他們的廟堂裡去了。
根據道教的說法,神仙世界是幸福快樂的,哪須要人間燒“金錢”給他們呢?事實上燒金紙給神明,並不代表是送錢予他們,金紙上印有福祿壽等吉祥字物,那是人們祈求神明賜福給我們。道教吸取燒紙習俗,使到人們以為它由道教創出,以為燒紙是道教之產物,顯示人們對傳統多是一知半解!
批評燒紙最強烈者,是一小部分的基督徒、漢傳佛教徒、天道徒等激進分子。對他們而言,這是迷信及毫無意義的。一般上,他們皆站在自己宗教立場來批評。如果反之,我們站在華人傳統的角度來看他們,同樣的,他們也會是乏善可陳。將兩個不同性質的東西拉在一起相提並論,當然也就問題多多,矛盾百出!
部分偏激的北傳(漢傳)佛教徒視燒紙為“洪水猛獸”,禁止人們在佛教骨灰塔處焚燒。反觀南傳泰國佛寺,卻允許人家燒之;還有印度神廟,為了迎合華人信徒的習俗而設化金爐,顯示他們的包容及尊敬華人傳統。
也有人說,燒紙是迷信的,不如將這些錢用在慈善公益方面上,會更加有意義。倘若有一天成功廢掉燒紙,那些不燒紙省下的錢,未見得就會送給慈善公益去。
有人說,燒紙造成環境破壞,污染空氣。不環保的東西多的是,世界多個民族習俗亦有之。其實祭神祭祖,貴在一顆誠心,紙可以少燒一些的,就如我家,除了大節日、神誕及祭祖外,一般的初一十五已不燒了,天公誕人家燒的金紙數以千計,我家年年300張。神明會因此而大怒嗎?不會的!你可以燒一羅厘,也可以一張也不燒,我們的傳統習俗是可以自由變動,可伸可縮,並不是一成不變,迂腐不化。
有人說,燒紙迷信又沒有意義,禁之有理。這樣說來,祭祖也是迷信沒意義;燒香也是迷信沒意義;祭品如糕果鮮花也是迷信沒意義;天公誕、九皇誕等等也是迷信沒意義的,傳統喪禮、婚禮儀式也是沒意義的,應該通通禁止。這也禁,那也禁,請問我們的文化民俗傳統還剩下什麼?馬六甲的峇峇娘惹就是一直失去很多傳統的東西,連“民族的靈魂──母語”也丟失了,最後唯有緊抱著民俗傳統,才使他們看起來像華人。
燒紙能上溯到更早的舊石器時期,它不僅是民俗活化石,更是我們的文化民俗遺產。
燒紙淵源于舊石器時期的靈魂不滅觀念,再經過後來的祖先崇拜及儒家孝道觀發展而成,從以真的錢幣隨葬,到以陶、銅等物的仿制品,最後才以紙代之。燒紙是我們的喪葬祭祀習俗傳統,並不是一句迷信就可以給它定罪判“死刑”的。
我們的傳統觀念認為,先人活在另一個同我們一樣的世界,所以須提供給他們物質(包括金錢),讓他們無憂無慮地享福,這是身為活人子孫應行的孝道。而且行孝並不是先人死了就停止了,必須終生行之,祭祀並燒紙,更重要的是愛護好身體,不要作出有損祖先名譽的犯罪惡行,才對得起歷代祖宗。
對于燒紙,我認為它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是中華民族對先人行死後的孝,亦是孝敬先人的精神表現。它衍生出摺紙藝術,豐富了我們的藝術文化,尤其是福建金銀紙,須先摺成各種不同款式的美觀紙藝術,才易于焚化。
星洲日報·星洲廣場‧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7/03/20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