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合唱團在太平
武漢合唱團在1939至1940年間蒞臨馬新等地巡回演出,以籌賑中國災民,當然也到太平,該團在太平之事跡已經難于從田野調查中探得蛛絲馬跡,蓋因知悉者多已不在世間。而華團亦沒保存到任何資料,在日本佔據我國之前,民間就把一切有關資料全部銷毀,不然落入日本人手中,必遭禍殃。
關于該團在太平之記載,可謂一片空白。幸虧中國在這方面保存了完整資料,並編輯成書于2006年出版︰《赤子丹心——武漢合唱團南洋籌賑巡回演出紀實》。此書將該團到我國演出籌款經過詳細記錄,是一本窺探我國人民捐獻義款賑助中國之重要史冊。因為它,使到武漢合唱團在太平的演出及籌賑中國的歷史詳細記錄下來,補足這方面的空白。
從該書了解本來該團是打算在榴槤埔(今太平小販中心)搭棚演出,因為價格昂貴而改在加冕游藝場的粵劇場里,不過卻擴大場所,以增加座位。
1940年1月23日下午,該團由紅土坎(Lumut)來到太平,分別下榻于樹膠公會和仁和公所。這兩個組織目前尚在,當時的樹膠公會在依地里斯路2號(今北京旅社),後搬遷到戲院街。仁和公所在古打律138號,後來搬遷到馬力律。
第一晚演出在1月24日晚上8點,會場正門人口處有白布紅字橫幅一條“霹華籌賑會太平分會歡迎武漢合唱團演唱籌賑大會”,當晚主席團正主席陳能顯、蔡慶清、黃椿保、王穆森、副主席陳福海、黃亞棟等。首由主席陳能顯致詞,繼由僑領白仰峰報告籌賑之經過。現場大家熱心捐輸,成績總共1萬4千404元5角,即樹膠公會1萬元,義成公司兩千元,陳能顯500元等。白仰峰報告說︰“……此番本會征募戲券……已達8萬左右,而入場券與獻金,尚未計算在內。以太平貧瘠之區,富僑甚少……即如此次購買戲券,各途工商職工,有捐全薪,或70巴仙,60巴仙不等……如以太平屬人口3萬5千人余人之比例計算,平均每人如出3元,即最少成績,須有10萬元以上……”
上述之陳能顯,是陳嘉庚屬下之義成公司經理,福建人。蔡慶清是潮州商家,經營瓷器等業。黃椿保是福建晉江東石人,經營雜貨業。陳福海是福建籍聞人。白仰峰則為太平樹膠公會會長暨太平籌賑會會長,他致詞說太平有人口3萬5千人,那是指華人人口而已。
25日第二晚演出先由白仰峰致詞,後由該團領隊陳仁炳博士致詞。是晚捐金者有南益公司1千500元,一位馬來同胞捐獻200元。26日第三晚發柬邀請外賓,致詞者是太平福建會館會長杜榮和,他以英語演講,由傅士枝女士翻譯為福建話。陳仁炳博士也以英語發言,聽眾深受感動,獻金時莫不踴躍解囊,共獲3千余元。3晚及售券總得叻幣15萬5千余元。接,該團又到司南馬、什勿董(十八丁)、峇眼色海等地演出。
2月1日晚上,霹靂華僑籌賑會以全霹同僑名譽,假太平福建會館開辦歡送大會。到會者有怡保霹華籌賑總會之代表張珠、洪祿寬、黃德軒太平分會代表白仰峰、黃天定等等。白仰峰致詞說,武漢合唱團自去年11月10日抵丹絨馬林開始,到巴里文打止,前後將近80天,共籌得賑款70余萬元。陳仁炳致詞感謝一番。贈送絨旗給該團者,計有霹總會“為國宣勞”、太平分會“為民前鋒”,太平仁和公所“為國增光”。
原來太平人在籌賑方面有不錯的成績,馬來同胞也曾捐助中國,這些都是珍貴的史料。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11年6月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