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英軍燒日本軍用票

英軍燒日本軍用票

王清福老先生
位于哈芝甘榜的垃圾焚化炉,如今只剩下这些丁点的遗存。
老英(福建話,1941年二次大戰之前的英殖民統治時代,民間稱為“老英手”)的時代,太平的垃圾以焚化來處理,當時英政府在都拜區(今甘榜佔務)建了一個垃圾焚化爐,共有6個焚燒爐口,圍成一個圓圈,中間有個大煙囪。當時是怎樣燒垃圾呢?這里專訪一位老市民,讓他來告訴我們吧。
王清福老先生(1936年生)小時候與家人住在都拜冷之後(今甘榜佔務),住家是3尺磚的小木屋,家里有浴室卻沒廁所,外面設有6間公共廁所,供所有木屋居民大便,晚上還得點蠟燭或燈才敢上呢。附近有座垃圾焚化爐,除了假期,每天都有垃圾車(羅里)到這里傾倒垃圾,羅里倒退到火爐口就將車斗升高,讓垃圾從後倒入爐中,一些外掉的垃圾,由工人將之掃進爐口燒,工人多是印度及馬來人。
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是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軍將軍營里日軍的軍用品全部載到這里丟棄,由大家去撿,包括軍服、軍靴、軍帽、軍盔、槍尾刀、武士刀、大帆布、罐頭等物。這些過期罐頭,他們先打開一罐試試味道,發現沒臭味,雖然過期,但還可食用,于是大家就拿回家吃了,帆布則取回家蓋在家外的木材等雜物用。至于軍用品,尤其日軍的刀,長輩說殺過人會有鬼,不允許拿到家里去,小孩子們便拿這些軍用品來玩得不亦樂乎。
英軍也將日本政府印制的軍用票載到這里燒掉,這些日本鈔票沒有號碼,英政府宣布作廢不能使用,就載到這里銷毀,完全不允許人們去撿拾,一張也不能少,英軍全程監督將之燒到完為止。大家眼巴巴看燒完,深感惋惜,其實大家都很想去撿,雖然已經作廢,可是一些地方還有人在用。當時英軍也將太平市的日軍人頭照貼在羅哩兩旁的看板上,叫市民去指認那些為非作歹的日寇,誰家有人被陷害毒打的,都可以指認,英軍將會交上軍事法庭判其罪刑。大家心里雖然痛恨日寇,可是沒人想要去陷害他們。
王清福回憶說,焚化爐中間的大煙囪高約30尺,外觀以磚塊砌成。下面有蓋亭子,小孩子常在這里玩耍。更經常將熔掉的銅塊取出售賣,也撿了罐頭的空罐賣給制造“鐵膠溝”(中間有凹槽的小鐵片,供膠汁流到膠杯里)者。也有人來挖取火灰去做肥料。附近有個公共水龍頭供人們洗手,一些人車伯(人力車夫)在此洗澡及休息,孩童趁他們不在時偷拉人車玩,大家你拉我跑一圈,我拉你跑一圈,可是在轉彎時不懂得控制而車翻人倒,搞到後面乘坐者喊痛不止。人車夫發現後會怒追破口大罵,孩童就歸還之。附近有個非法的佔務(番石榴)園,有個老伯在栽種看顧,孩童進去偷吃,氣得老伯拿石頭丟,其實只是嚇唬而已,並非真正的丟。
王清福在太平的聖喬治英校讀書,畢業後參與全馬性的組織Young Malayan Club,成為太平分會的副秘書,主席是馬來同胞伊卜拉欣.依扎,他是愛德華七世英校的教員。當時的社會領袖杜榮和借出亞三古邦一個廠所單位給該組織作會所,聞人林番來也曾借出其甘文丁的游泳池,供他們辦活動用。伊卜拉欣後來到新加坡參與政治活動,官至新加坡外交部長。王清福的鄰居中有家姓杜的,其子杜進才博士後來成為新加坡的副總理。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11年12月1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