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七天門開
農曆六月,有兩個傳統節日逐漸鮮為人知。一是六月初六的“曝布墨”,一是六月初七的“天門開”。
有句福建民諺說︰“六月六,皇帝曝布墨。”那是說,六月初六這一天,皇帝天子也將衣服及書畫等物品,拿出來晾曬。在民間,六月初六當天大家將冬天的衣服及被單書籍字畫等取出晾曬,可防止物品生霉爛壞。(專訪溫鑽華,太平)即使我們馬來西亞沒有冬天,將床褥等物晾曬也是對健康有益的。古代六月初六叫做“天貺節”(貺有賜贈之義),也是個曝曬衣物的節日。
福建人俗諺︰“六月初七天門開”。這句話的意思即天上的天門在這一天打開,凡間的人們可以通過膜拜向上天祈求,玉皇上帝會賜福給我們。每年的六月初七,我國北馬的一部分福建人有慶祝天門開。上世紀80年代之前,尚可見到北馬福建人家會在住家門前擺起香案,案上有許多祭品,案前系有桌彩,案旁綁上一對甘蔗,宛如正月初九天公誕一般的祭祀玉皇。80年代過後就逐漸式微,到了今天,一般只是準備數樣祭品簡單膜拜而已。
在中國福建的同安、廈門、石獅及台灣等地,也是有慶祝六月初七天門開。網上維基百科有這麼介紹︰“道教廟宇往往請來道士設醮答謝天公,這稱之為‘做半年’。做半年與天公誕都是祭拜上天的隆重典禮。民間傳說六月初七日是玉帝成道稱帝的日子,這一天天門大開,三界十方神仙都要上天為玉帝拜賀。而民間百姓往往趁這一天,祭拜天公,一來酬謝天公半年來的保佑與賜福,二來乞求天公感念誠意,繼續降福降貴。”
而今,檳城升旗山麓的天公壇在每年六月初七仍然大事慶祝天門開,是日從子時開始就有香客及進香團到來。最特別的是“進香團”,均是檳城多座宮廟派出的進香隊伍,他們持了許多神像、法器、旗幟、祭品,一路敲鑼打鼓走上天公壇,有些有乩童或道士隨隊前往。到了天公壇,祭拜一番後就舉行各自的儀式。
一些進香團是集體跪在天公壇大殿玉皇上帝前誦經念咒,一些是乩童負責處理法事或道士誦經祈福。有些宮廟則舉行“請火”(或稱為“接火”)儀式,即在玉皇之前把帶來的香爐之火點燃,再將之帶回去。如此熱鬧的祭祀直到初七下午,香客絡繹不絕。
檳城天公壇供奉玉皇上帝外,尚有南斗、北斗星君,太陽、太陰星君,太乙救苦天尊,二十八宿星君,三清祖師,風、雷、電、雨神及靈官大帝等,歷史已逾140年,是典型的福州傳統建築物。每年3次慶祝玉皇聖誕,即正月初九、六月初七天門開及十一月初七。
天門開在我國民間的祭祀式微之際,幸虧一些宮廟保持了這個傳統。民俗傳統仿佛古建築,失去一個就如倒掉一座,保持多一個傳統民俗,就增多一項我們的民俗文化,也刺激了多個行業的經濟動力。每年的六月初七天門開,大家不妨到天公壇或自家門前膜拜,天上的門一年只在此日開啟,據說是日的祈求比較易于實現。我們向神明有所祈求,就是給自己一個積極的推動力,會增添我們的自信心來達到自己所要的目標,做起事來就事半功倍了。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11年7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