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道家的喪葬生死觀

道家的喪葬生死觀

華夏古代的生死喪葬觀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故事死如事生,必須慎重辦理喪事,厚葬之,祭祀之。這一套禮俗最後給儒家繼承並發揚光大。在中國歷朝統治者的“黜百家尊儒”後,儒家喪禮就深深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年之久,我們今天的喪葬禮俗就是源自這一套華夏古傳統。
然而中國歷史上,不認同這一套傳統喪葬禮俗者不乏其人。莊子是最特別的一位。
道家莊子對于死亡最是豁達灑脫,所以也就不跟從傳統那一套喪禮。《莊子.外篇.至樂》講述莊子在妻子逝世時,還敲打瓦罐唱歌,這在儒家儀禮上是不允許的。所以惠子前往憑弔時問莊子為何如此?莊子說:“不是這樣。當她剛死的時候,我怎能不哀傷呢?可是觀察她起初本來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形變而成為生命,現在又變而為死。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好像與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人家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還在啼啼哭哭,我以為這樣是不通達生命的道理的,所以才不哭。”
莊子對于自己的喪禮是不要棺材,死後就丟棄讓鳥獸吃掉算了。《莊子.雜篇.列禦寇》說到莊子快要死的時候,弟子們想要厚葬他。莊子說:“我用天地作棺,用日月作雙璧,星辰作珠璣,萬物作殉葬。我的葬具還不夠嗎?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弟子說:“我怕烏鴉老鷹吃了先生。”莊子說:“露天讓烏鴉老鷹吃,土埋被螞蟻吃,從烏鴉嘴裏搶來餵螞蟻,為什麼這樣偏心呢!”
莊子對于生死的看法,認為是“氣”的聚散關系,他把死亡和生存看做同等之事,所以死亡就好像生存一樣,沒什麼好怕的。《莊子.外篇.知北遊》謂人類的生存,是元氣的凝聚,凝聚就會成為生命,離散就會成為死物。若是死亡生存都是同類,我又有什麼憂患呢!
道家(道教)有種種的修煉法門,通過修行可以了斷生死成仙。《莊子.內篇.大宗師第六》:“已經遺忘掉生存了,然後便能夠朝陽明照;朝陽明照,然後就能夠見到那絕待了;見到了絕待,然後就能夠超越古往今來;超越古往今來,而後便能夠進入無所謂死無所謂生的境界。”道家的修煉境界可以達到“不死不生”,那就已經解脫生死了。
喪禮不用棺材、尸體用于喂食動物、還唱歌娛樂,即使某些自認為最簡單的宗教喪禮也望塵莫及。道家莊子對喪禮特點︰一、不用棺材。世上是有不用棺材的喪俗的,此項還不算怎樣特別。二、尸體用于喂食動物,在一些特別地方如西藏的天葬,因為當地氣候寒冷,尸體不易腐化,就采用天葬,把尸體切割喂飛禽吃掉,這種處理方式十分罕見。將尸體充分利用于喂食動物或其他有益用途,這種精神值得敬佩。台灣的李敖就決定死後把骨頭做成標本,供人們做研究用途。三、唱歌娛樂,此項更加少見。不過在台灣某些喪事上見到電子花車、我國某些人家辦喪事唱卡拉OK就極為類似了。
尸骸被處理掉,也就沒有了墳墓或骨灰龕位,後代子孫就不需要為之掃墓祭祀而忙。采用火化儀式的印度同胞處理骨灰有兩種方式,一是將之送水流走,另一是將之土葬。前者不需要掃墓,後者就得掃墓。我國少數華裔也有骨灰送水流或撒在大地山河上,這種也是不需要掃墓的尸骸處理方式。
道家喪俗就是這般灑脫不羈,回歸自然,充分利用尸體益于世間,與傳統的儒家喪禮迥然不同!還有,道家認為氣聚為生,氣散為死,生存與死亡是自然規律,並不恐怖,無需憂慮,坦然灑脫地面對死亡。不似一般宗教上天界入地獄之說,不是享受極樂,就是承受極苦的死亡觀!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11年4月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