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母雞變公雞

母雞變公雞

6月8日本報國內版第15頁,報導安順半港漁村一戶人家養了6年的母雞,竟然慢慢地“變性”,變得好似雄糾糾的大公雞(雌雞雄化)。它原本不斷生蛋,但半年前開始停止下蛋,且雞冠變成愈來愈大且紅彤彤,並在大清早“喔喔喔”啼叫。母雞的主人王惠洲之母親因聽朋友說,母雞會啼是不祥之兆,于是將它放到附近叢林。
成語有“牝雞司晨”,比喻婦女專權,所謂牝雞就是母雞。在父系社會里男人當權,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女人豈可逾越男人掌權呢?所以民間傳統認為,母雞做公雞的事情,宛如離經叛道,當然被視為不祥。難怪王氏的母親會將母雞放生叢林去。
台灣歌仔戲《秦香蓮》(又名《陳世美不認妻》)里就有一段“牝雞司晨”的情節。話說陳世美在家苦讀後,決定到京城考取功名。孰料家里的老母雞在這時候無端端“轉性”,變成公雞啼叫。秦香蓮知道此為不祥之兆,此去必然發生不祥之事,于是就念出自創的吉祥話希望能化解不祥,只見她念道:“雞母啼,雞角聲,我君此去中頭名”(母雞啼叫公雞的聲音,我的夫君此去一定中首名)。事後陳世美果然高中第一名的狀元,並與公主成親,成為駙馬爺。但當秦香蓮母子前往相認時,不僅被趕出大門,陳世美還暗中命人殺死他們,喪盡天良的陳世美最後被包文正(包公)以龍頭鍘處死,結局大快人心。
除了母雞變公雞,民間還有公雞變母雞的的傳聞,一般上認為雄雞雌化則為吉祥之佳兆。我的家族就曾經有個這樣的傳說。據說先祖父寶源公于1901年從中國福建永泰縣洑口鄉口坑村南來我國之時,當時12虛歲的他,是在姊姊資助下獲得數塊錢的盤川而與鄉人南來,就在南來之際,家鄉養的一只公雞忽然變成母雞生下雞蛋,引起人們的議論紛紛,嘖嘖稱奇,並道賀恭喜說此去南洋“子孫必出敖人(人杰)”。事後,先祖父某位兄嫂心生妒忌,把雞給殺死烹煮吃了,3天後生下3胞胎,臉色分別為紅、黑、青色,不幸全都夭折而殤。
無論是雌雞雄化或雄雞雌化,都不會帶來好運或惡運,這些只不過是傳說,大家不需要庸人自擾,搞到內心焦慮不安,痛苦不已。就如先祖父遇到雄雞雌化的佳兆,大家都說子孫會出人杰,可是到了今天事情已逾百年,我們家族里依然沒有一個人杰,個個均是平庸之輩,像我也僅是個初中三畢業生,要不是編輯老爺賞臉,給我開了此專欄,才“轉勞為文”糊口飯吃,不然早就當勞工苦力或路邊擺攤叫賣去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鳥民間學者或文化人,令伯“出口成章”,像極老粗多過文人。呵呵,上述美麗的傳說,只不過讓人听了飄飄然自爽,一切還得靠自己打拼。
雄雞雌化就是好事,雌雞雄化就不是好事?這些還不是在歧視女性嗎?男人做女人的事就好,女人做男人的事就不好,重男輕女,大男人主義的說法,總是令人反感。既然它是民間傳說,爺爺就來改一改,從今以後,公雞變成母雞生蛋是壞事,母雞變成公雞啼叫是好事!哈哈哈……好不痛快!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文:李永球(2011年6月1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