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被“騙”過番

被“騙”過番

梁桂林先生
梁桂林先生,1929年出生于中國廣東中山市南蓢鎮麻東村(舊為麻子村),9歲時(1938年)與家人南來我國。今天,他給我講述了關于他南來的故事。
根據林倫倫、陳小楓著《廣東閩方言語音研究》說,中山市是個客粵閩方言混雜的地方,該市的沙溪、大涌、張家邊、南蓢和三鄉鎮,大約有15萬人講閩語。這個很有趣,梁桂林就是講閩方言的中山人,特地要他講出一些普通的詞匯,比如︰你(li)、豬(ti)、魚(gi)、電話(tingwa)、蓮花(lianhua)、西瓜(say
kua)……,讀音的確有閩方言之音。
桂林5歲喪父,家鄉窮苦,其二哥及四叔父就南來霹靂的華都牙也,叔父開個“寫信學寫”的私塾及代人寫信回中國。二哥則在海南人的咖啡店“南隆”當店員。有一天,叔父寫信給他母子說︰“兩錢銀(兩角錢)買餸,又煎又炒又煲又炖”,他們信以為真,就帶7個親人一起南來了,南來後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為了南來,母親變賣金飾品買船票,到香港乘坐“海王”號輪船,一星期後抵達檳城。由于是便宜的船票,床位在底層非常悶熱不舒服。到了檳城被隔離在木寇山島上一星期,待打了一些疫苗針才允許離開。
他們母子到華都牙也與親人相聚後,就開始工作,先在雙溪古月洋人的錫礦場工作,以藤棍打碎煤塊,每天早上5點出門步行到礦場7點多,下午5點放工又步行回家,工資不多。後就搬到高淵同鄉經營的“廣怡隆”餅乾廠,母當女佣,可是錢不夠用,桂林就挑水賣。當時家家戶戶的自來水流出的水很小又少,于是人們就步行到一、二里處的公共水龍頭去排隊盛水,他每次挑兩煤油珍(鐵桶)去賣,可得5分錢,路程較遠的可賣到一角錢。
他還采蓮蓬賣給東華學校的學生,母親後來不當女佣,改做小販煮芝麻糊到學校賣,又賣雲吞麵,雲吞麵與孖乾才賣5分錢,料有叉燒、燒鴨及菜心等,單乾3分錢。麵條是以鴨蛋和麵粉做的,並用大木棍壓擠。那時候高淵屬于檳城的免稅區,買麵粉很便宜,後來僅剩下檳城島是免稅區,高淵及整個威省的貨物就貴了。
當時梁桂林十二、三歲,已經超齡又沒錢念書,就向東華學校校長要求免費上學,校長說學校沒此規矩,不過如果能夠考到第一名就可以全免。他真的在讀第一冊時考到第一名而獲得免費上學,校長安排他跳班至第三冊,又是考中首名獲得免費,又跳班至第五冊,這時不幸適逢日本南侵,他就失學了。當時是全日制,生活貧苦的他,還得撿木柴去賣。
日據時代,有一天晚上他出外時,因為夜晚沒有路燈,看不到有日本哨兵站崗,就走過去,結果被日軍毒打一番。日軍規定經過日本哨兵站時必須向日軍鞠躬,不然一定挨打。他被毒打後因為受驚過度而大病一場,頭髮全部掉光,當時沒藥醫治,幸虧獲得老前輩教導采山莧菜煮薏米喝,最後才治好此病。因為害怕日軍的殘暴,因此他不上當時日軍設立的日語學校。到和平後,他才在太平跑馬埔再念啟華學校數個月。
雖然梁桂林及親人南來的主要因素是家鄉貧苦,可是卻因為叔父的一封信形容物價這般便宜而貿然南來,則實在罕見。
星洲日報文化空间··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11.11.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