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懷孕與生產習俗

懷孕與生產習俗

旧时代的烧木炭火炉中间有个烘炉子,木炭烧后灰烬就布满整个烘炉子,当欲再生火时,就得以木枝弄通之,使灰烬掉到下面去。民间认为孕妇弄通灰烬会导致生兔唇的婴儿,即婴儿的嘴唇与鼻子之间没有了肉。
曾經在本欄介紹過〈孕婦動到土〉(2008年4月6日)的民俗,那是講解孕婦動到胎氣的民間處理方法。懷孕了當然要照顧好身體,避免生病而影響到胎兒及孕婦,民間除了給孕婦吃十三太保外(參見2008年4月13日本欄文章),也有服“薏苡水”(薏米水)。薏苡具有鍵脾滲濕,清熱排膿等功效,民間認為孕婦服薏米水,可以排除嬰兒的胎毒,使到嬰兒不生帶水狀的痱子等皮膚問題。
舊時醫學落後,孕婦的禁忌也就特別多。民間有胎神之說,通常禁止孕婦進行種種不利于胎里嬰兒行為。諸如禁止孕婦以鐵錘敲釘東西,不然會生下殘缺的兒子;禁止孕婦看大戲里的賀壽環節,其中一個環節是一個戴面具的演員在“跳加官”,看到它生下的孩子不愛說話;禁止搬動孕婦的床,不然會動到胎氣;禁止孕婦到喪家或廟宇去,不然會沖犯到不幸流產(自己的父母等長輩喪事不禁忌)等;禁止吃螃蟹,不然孩子喜歡咬人;禁止以木枝穿通火爐里的“烘爐子”(火爐里的氣孔狀器物,供火炭在爐里因有氣孔而使到空氣流通,火勢旺盛燃燒),生下兔唇的孩子等等。
禁忌之所以這麼多,就是要孕婦照顧好身體,這是傳統的胎教,當然其中會有一些不科學的成分,其實,目的不過是要孕婦減少操勞,盡量不到外面走動,不可亂吃東西或藥品,以免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或殘智障等。隨時代的演變,現在的禁忌則愈來愈少了。現在的人更注重新式胎教,比如听听音樂、看看漂亮的嬰兒圖片、欣賞大自然的風景等等,希望能夠生個健康又漂亮的寶寶。
還有一種“笑花”,孕婦在懷孕期會瘋癲,一些會失常直到生產,一些則每胎都瘋癲,產後就正常了。不幸流產者,岳母得煮“豬肚湯”,以茶壺盛之,給女兒及女婿在床上吃,茶壺套上一串12粒的紅棗及一串12粒的龍眼,取其好彩頭。夫婦倆吃過美味的豬肚湯,稱為“換肚”,意味在床上換了新的肚子(子宮),還得繼續努力“做人”,不得偷懶哦!
當十月懷胎後,就是等待嬰兒誕生的緊張興奮時刻,一個生命的誕生在民俗來說,是十分重大的喜事。以前都是由傳統的民間接生婆或鄰居婦女來為新生命接生,尤其住在郊區的貧苦人家面對交通不方便及經濟拮據等因素。接生最棘手的問題,除了難產不提外,胎盤不下也是大問題,民間認為胎盤不下產婦會因此死去,于是就以各種方法使之出來。其一是以手指伸進產婦的喉嚨深處抓弄,使其作嘔,如此胎盤就能溜出來了。不然以手擠壓腹部等方法;再不能下的話,一些人會燒香祈求天公保庇,使胎盤自動出來。產後的胎盤如何處理呢?通常會土埋在不為人知的地方,或者加上鐵釘和磚塊沉入河海里去,避免給邪惡巫師取得而施法,這樣嬰兒將會死去,靈魂就會被巫師養為“鬼囝”。
嬰兒誕生後剪臍帶時,輕輕做狀先擠三下進,再擠三下出,含意為進三下財,出三下髒。福建話的肚臍諧音“肚財”,故進財也!
嬰兒出世後,得舉行“拜落土”儀式,以炒酒雞、面線湯、金針木耳湯、咸飯(不是糯米,而是以白米飯的佔米,加上麻油、姜和香菇煮成)、香和金紙等,在產婦生產的床上祭拜嬰兒保護神“床母”。(以上訪溫華,1988年)
時下的孕婦均到醫院生產,這些舊時的生產習俗也就消失了。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1年1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