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福建連續劇《家緣》

福建連續劇《家緣》

Astro歡喜台制作,有東南亞第一套福建連續劇之稱的《家緣》在萬眾期待下放映了。播出時,我特地觀賞了一些,卻發現演員的福建話問題百出,不得不提出。
連續劇名稱《家緣》,且在家緣兩字旁注音為“cu yan”。cu是閩南語“厝”的拼音,福建話的厝,有房屋、家及家鄉之義。“家”的閩南語拼音是ga(文讀音)。既然是家緣,應該拼成“ga yan”才對。倘若采用“cu yan”,那就得寫作“厝緣”方行。厝字在本邦是個通俗字,太平市就有青厝、紅厝之地名;柔佛也有陳厝港等地名;新加坡有潘厝港、蔡厝港等地名。
《家緣》的劇情是講述福建金門人過番南來我國,在檳城生活的故事。本地演員中,北馬演員具有濃郁的現代北馬福建話腔調,聽起來感覺怪怪的。比如重要,音diong yao,卻被念作chong yao。南馬演員的福建話發音雖然有些問題,但基本上腔調的問題不大。
演員在說出的福建話中,其中一些詞匯的發音不正確,順手拈來就有一些︰風獅爺(hong sai ya)的獅,錯誤念作文讀音su;共產黨(giong san dong)的產,被誤念成can;食老唔成樣(ziah lao m znia ynu)的成,誤講作sing等等。
至于錯誤的詞匯也有幾個︰檳城原名檳榔嶼(bin lng[lang] su),被劇中人改為檳榔島(bin lang do),還是第一次聽到“檳榔島”這個地名;新加坡一名石叻(sit lat),卻被念作“zioh lik”,聽得我一頭霧水!原來“石”應該念作文讀音的“sik”(但石叻的石卻是念作sit),卻被誤作白讀音的“zioh”,“叻”應該是白讀音的“lat”,卻被誤為文讀音的“lik”。實在耐人尋味啊!
此外,芋頭排骨湯,應該是芋頭肉骨湯才對,福建話極少用“排骨”這個詞匯;芋頭粿,北馬通稱“芋粿”,說成“芋頭粿”就有點奇怪了;掉頭,演員說成“diao tao”,應該是“越頭”(wat tao)方正確;玉米,被講成華語的yu mi,其實福建話有這個詞匯,叫做“麥穗”(bbeh sui),北馬福建話通稱“惹憨”,那是借自馬來話的jagung;反正,有演員說成“橫直”(hnuai dit),也有演員念作華語的反正,當然福建話是采用“橫直”才比較正確。
《家緣》有旁述,此男聲的福建話屬于檳城北馬福建漳州音,顯得很特別,與廈門閩南話有差別,一些詞匯是以白讀音說成,誠然美中不足。北馬福建話有大馬最容易學的語言之稱,不僅各籍貫華人,連馬來及印度同胞會講的也不少。可是劇中的廣府人卻與福建人講粵語,這樣就與現實中的檳城社會格格不入,反而一些印度演員卻講華語或福建話,這些安排實在是不懂得北馬社會的生活用語。在檳城,友族警察不僅上福建話課程,還懂得演福建話劇呢!
《家緣》是我國第一套福建連續劇,除了祝福播映成功,也希望演員們加強福建話的學習,多聽福建歌,多看台灣連續劇,多了解福建話的文白異讀,將來必有更佳的表現,願與大家共勉之!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12.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