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馬六甲燒王舡

馬六甲燒王舡

在摆香案的人家门前,神轿被抛高并喊“兴安,發啊”。
马六甲勇全殿的王舡虽然不大,造型却很精美。
道长正在进行镇竹符押(抓)煞的法事。
今年元宵節,馬六甲勇全殿在闊別11年後,再度舉行“王舡祭”(俗稱燒王船或送王船),如此大型民俗活動,當然不可錯過。
約有兩百年歷史的勇全殿,自1846年開始舉行了數次的王舡祭,每次均由勇全殿、清華宮、華德宮、清侯宮及玉華宮聯合舉行,共5位王爺神明,即白、李、溫、朱、池府王爺一起參與王舡祭。
年十四,勇全殿有一系列的節目,尤其晚上的“請火”是壓軸戲。善信跟請火的神轎隊伍,往殿前步行到一條巷子中,面向路口設起香案,當空恭請五府王爺香火。這里附近原為海岸,近年填海造陸,大海已經遠離勇全殿。但請火儀式依然在這里舉行。儀式由道士誦經及勇全殿的神軍隊念咒請神,爐主卜杯(珓)請到火後就焚化金紙回殿。
元宵節當天早上7點半,就開始五府王爺的王舡出巡,俗稱王舡大游行。途經馬六甲老街區等地方,到下午4時左右結束,尤其來到老街區的雞場街一帶是高潮時刻,街道狹隘,游人眾多,設立香案祭拜者極多,爆竹加上鑼鼓,還有“興啊,發啊”的群眾吶喊聲,使到氣氛異常激烈。游行隊伍不長,陣頭不多。主要有大旗、舞龍舞獅、大頭娃娃及踩高蹺、麻坡的潮州鑼鼓,尚有乩童、椅轎(神明降乩于小椅轎上,由兩個人扶持)、神轎、道士團隊與王舡。王舡分為小舡5艘,大舡一艘,大王舡命名為“全安”號,制作精美古樸,長23尺,前面腹部及底部收縮,很有特色,為此僅見。
馬六甲的王舡出巡看什麼呢?重頭戲在道士“押煞”!這是整個游行最值得一看的。王爺是福建民間信仰的神明,具有管轄地方瘟疫的職權。以前閩南地方發生瘟疫,就得設壇做醮,犒賞神軍兵馬,請出王爺(王舡)出巡,收瘟攝毒,消除各種傳染疾病。如今傳染病少了,王爺的“神職”跟轉型,地方上一些意外事故頻仍的黑區,或被認為“煞氣”極重的地方,都可請王爺去收押這些凶神惡煞,使到地方上安寧平靖。整個出巡路線共定出15個煞氣重的路口,都得舉行“押煞”儀式。
每到路口,就備有果品等物焚香燃燭祭祀,再將一枝“竹符”釘入土中或插在香爐里,道士誦念經咒,步罡踏斗,跑蓮花等,道長將一塊紅布往香爐內的泥土抓取一把,再將紅布綁緊,拋向王舡里,這樣象征不好的“煞”被抓押到王舡,將由王爺帶走而去。
晚上的送王舡,吸引了數千人參與。王舡大隊在善信歡送之下,抵達雙島城海邊,經過一番祭祀,再將油米糖鹽金紙等搬上王舡,在爆竹煙花的轟炸下,就點火焚燒了王舡。善信們被囑咐拿取一小包的茶葉,在焚燒時拋向王舡,然後不能再回頭看,就這樣走回去。王舡被焚燒了,不祥的一切就由王爺押在王舡上帶走,馬六甲在未來一年內將是美好無比的。
這次活動吸引了國內外人士參與,其中有馬大蘇慶華博士,法國艾茉莉博士,台灣李豐懋教授、攝影家黃丁盛、探險家眭澔平,新加坡道教界人士及中台本地多位學者。一向來民間信仰的民俗活動多被人們不屑一顧,視為迷信低級,近年來卻吸引了人們的熱烈參與,可見民俗文化具有其意義及價值,才會獲得人們的重視。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图文:李永球)2012-2-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