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八十年的老秤店

八十年的老秤店

杨继贤老先生与挂在墙上的自制杆称。
今天的均泰昌不再制作杆称,全面售卖人口的弹簧称及电子称。
太平市有两间秤店,最老的是“钧泰昌”,大约有八十年的历史。创办人是杨震钧,广东大埔客家人,他在中国乡下就学习制做秤,南来后先打工,然后在霹雳怡保开启“钧泰昌”秤店,旋后又到太平开启第二间“钧泰昌”(KUAN THYE CHONG)。
        怡保钧泰昌早已结束营业,太平的目前由杨震钧的侄儿杨续贤在经营。杨续贤今年85虚岁,诞生于中国大埔,在乡下读了几年书,昔年乡下生活贫苦,十七岁时,其在新加坡的叔父写信叫他南来协助其杂货店生意,于是其父亲给钱“水客”,让水客带他南下新加坡投靠叔父。当年他乘坐的轮船名“万福士”(士字已经记不起,这里以近音字代之)号。南来后,谁料他不习惯杂货店的生活,于是转到马六甲找投靠堂兄杨续赉之“泰昌”(目前尚在营业)秤店学习,两三年后,来到太平,就在伯父的钧泰昌店里工作,迄今65年了。
        杨续贤老先生说,以前他们做的秤都是手工慢慢做出来,首先先做“秤杆”,将木材削成圆形的长杆,再将秤杆钻上许多小洞以安装铜丝(将铜丝打进去),以做成“秤星”,后再钻洞以绑上绳子,这些都得依照标准样本来做,不得有差错;接着是做秤锤,秤锤是向槟城工厂买来外壳,自己再灌注铅,必须符合标准的重量;最后是买来铜盘,将之锤打成扁平内凹的秤盘就行了,如果是卖海鲜的,秤盘还得钻几个小洞,以排掉水份。做好了得交上政府部门检验,符合标准才可以上市售卖。
        他说,其店生产的以上述的“杆秤”为主,小到秤金银、药材的“厘戥”,大到秤猪羊、米袋箩筐的重量级物品的“大秤”,都有生产。杆秤在称物品时,一手拿着秤的绳子,一手移动秤锤,秤杆平衡后,从秤星上就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了。此外,其店也生产木制天平秤,铜制量米的斗(干冬)等等。至于一种有个称物平台的“台秤”也有售卖,台秤有大有小,小至斤两,大到数百斤都可以称之。台秤都由外国人口,比如英国,美国,中国等。他说,以前钱很大,一个秤才几块钱,如今的弹簧磅秤则很贵。
        为了避免商贩们的奸诈商业行为,每个商贩的磅秤,每年都得交予工商部检测,符合标准的会在秤盘上打上年份的印记,現今则加上贴标签纸证明这个磅秤是标准没问题的。这种制度在英政府时代延续至今,不曾废止。
        以前的秤都是以“斤”及英制重量单位的“磅”为主,大约卅年前政府规定采用国际制的公斤,也在那个时候,政府不准采用杆秤,一律实行“弹簧秤”及台秤,所以杆秤就这样被淘汰,传统秤商从此不再制造杆秤,改为向厂家或外国入口弹簧秤来售卖,现在除了弹簧秤,也盛行电子秤,除了售卖也兼做修理磅秤的事业。杨先生收藏有自己制造大小杆秤、秤锤、天平、米斗(干冬),还有许多台秤等珍贵品,这些均是个人收藏的不卖品!
        首任店主杨震钧在怡保逝世后,其大儿子杨娘生曾经管理太平的分店数年,后来决定回中国去,就将钧泰昌交给堂弟杨续贤管理,目前杨老先生已经退休,由其子在掌管钧泰昌的生意多年,店号为“钧泰昌磅秤店”。
星洲日报·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12.7.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