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穿民族服裝上街

穿民族服裝上街

黃鴻旭(右二)與一班漢服同袍在吉隆坡國際機場
劉大輝道長穿道袍在巴士車站等巴士
近年來,一些年輕的華人開始尋找華夏民族文化之根,諸如繁體字、漢族服裝、漢族婚禮及喪禮等,紛紛被提倡及復興。今天,訪問兩位經常穿著民族服裝上街去的人士,談他們遭遇到的多種不同反應。
黃競隆,字鴻旭(競隆是父母所稱,鴻旭為其他人叫的),今年27歲,音樂老師,教導吉他及西洋樂器。自少年時對民族文化感興趣,大約2010年底在網上看到漢服的訊息,才發現華人的民族服裝不是清朝的長衫或中山裝,而是清朝之前的漢服。於是向中國商家定了漢服“直裰”來穿,就這樣穿上街去,也向朋友介紹漢服。4年前他就開始蓄長髮,頭髮頗長,綁起馬尾也顯得極長,女友(現在的妻子)就教他綁成一個髮髻盤在頭上。當時他盤的還不是正式古時候漢族髮髻,後來上網及向人請教下,才懂得盤起傳統的髮髻。
到了2011年,鴻旭才與我國一群愛好華夏文化的朋友一起穿漢服、學習華夏禮儀。他是我國目前少數經常盤傳統髮髻及穿漢服上街的人。他穿著全身漢服(朱子深衣或短打、雲襪),曾經到過吉隆坡多個地方如嘛嘛檔、華人咖啡店及夜市走動,甚至坐輕快鐵,或坐火車到金寶及北海,也到馬六甲旅遊等。有時候上身穿短打,下穿牛仔褲及皮鞋,就這樣去逛購物廣場。
他說,通常馬來及印度同胞見到他一身傳統服裝,會問他是否有甚麼慶典或過節嗎?華人多數當他是稀有人類,在旁偷看、偷笑、偷拍攝他的照片。在馬六甲也有外國遊客大方與他一起合照。一些華人會問他是否拍戲或表演?不然就當他是道士,大聲說道士來了,曾有一班年輕華人看到他時,向他比劃武術功夫。真的令他啼笑皆非!
黃鴻旭表示,現代華人都不認識自己的民族服裝,反而譏笑鄙視,友族同胞倒是很尊重我們的漢服。他覺得穿民族的漢服很自豪,就像友族同胞逢節日或慶典時穿民族服裝一樣,那是很光榮的行為!
傳統道士的服裝愈來愈少道家人士穿出來。在50年前的我國,少數老一輩的蓄髮道士還在時,他們每天均是穿著道袍出來活動的,當他們羽化後就不再有這種鏡頭了,可見道教文化嚴重式微。霹靂州的年輕道長劉大輝乃道教全真海雲派道長,早在2010年就在新加坡穿著道士的短褂上街。今年他從中國學道回來,幾乎每天均穿著短褂上街,曾經到過檳城、吉隆坡、浮羅交怡等地。他也是目前我國少數盤髮髻穿道服的道士。
通常人們都會對他投以異樣眼光,有些會跟他點點頭,有些人不理不睬他,有人會偷拍他。在吉隆坡茨廠街,曾有華人見到他大聲喊:“師父,huat a!(發啊)”。馬來同胞多數表現熱情,會跟他握手問他是甚麼宗教?在檳城時,一位印裔的士司機跟他打招呼是“阿里卡多”,並與他講英語。一位華裔的士司機則以英語問他是否華人穆斯林?真令他啼笑皆非!
通常我國穿漢服上街的人,都會被當做是日本人或誤以為是穿日本和服或韓國服裝。可見人們對於華夏的漢服很陌生了,因為經過清朝統治近300年,漢族被逼迫穿著滿族服裝後,人們就對漢服逐漸生疏。所以,今天的華人不是每個都可以接受漢服。
在浮羅交怡,一位漢服愛好者穿著漢服上街,不僅被人們當做稀有人類譏笑,其中一位華人看到後說如果自己的兒子也這麼穿扮,他會打之!
本身的民族服裝應該先認識,然後熱愛之。這一點,日本、韓國、印度及馬來同胞都做到滿分,唯有華人對自己的漢服最不能接受,譏笑、鄙視、反抗、打壓等反應都有,要華人愛民族服裝,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啊!
穿傳統漢服上街需要很大的勇氣,真令人敬佩。漢服就如我們的母親,再醜還是自己的母親,何況我們的母親並不醜!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2.12.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