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李光耀與赤腳大仙

李光耀與赤腳大仙

福建民間有個傳說:人間有個赤腳大仙,每到一個地方,只要喝上當地的一口水,就能講出當地的方言土話,所以此大仙得意洋洋,不可一世。不過當他來到福建時,喝了當地的很多水,還是無法說出當地方言來,他因此氣沖牛斗,悻然離福建而去。傳說的背後是指福建方言雜而多端,十分難學!
李光耀可不同了,據其大作《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說,他學習3個月的福建話,就能用福建話發表簡單的演講,大概兩年,他的福建話不僅流利,還能引經據典。可見他非常聰明過人,厲害過赤腳大仙!
他覺得華人方言盛行,阻礙了華語及英語的推行。因此推行雙語政策,在華社推行講華語運動,以取代粗糙的福建話。李光耀在新加坡推行英語成為國家的主要官方語言,在華社推廣華語,這些均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需要一個主要的官方共同語來溝通,有混雜方言的華族也需要有個共同的族群“母語”華語,不過,推動華語不需要排斥家庭的母語方言。況且人類的頭腦潛能巨大,一個人學習幾種語言可以應付自如。
李光耀以毛里求斯和盧森堡跟新加坡比較,它們也是多元語言的國家,學生在校學習德語、法語和英語,回家講方言,結果一般人除了方言,並無法真正掌握任何一種語言。他認為是學校用語和生活日常用語不同的弊病。他說如果讓新加坡到今天還在說方言,他不敢想像新加坡今天將是一個怎樣的局面。其實新加坡與檳城的語言環境十分類似,以華人居多,民間社會通行福建話(新國偏泉州音,檳城偏漳州音),學校方面,新加坡華人得學習英華雙語,檳城華人得學習華巫英3語。覺得李光耀非常杞人憂天,如果還是保留方言,今天的新加坡將與檳城一樣,“華語可講,方言可說”。今天新加坡的雙語政策,不見得新加坡華人的華語好過我們馬來西亞華人。把新加坡華語衰微罪名推給方言,不如說是新加坡推崇英語至上所致才比較正確。
他說方言消亡將是大趨勢,方言是“窮途末路”的語言,他不想讓粗俗的福建話成為新加坡華人的共同語。偏偏新加坡民間拍攝的多出電影就采用新加坡福建話,卻引起大家的共鳴,新加坡廟會及中元節等活動,還不是福建話在通行嗎?李光耀覺得英華雙語是國際性的,將會通行無阻。誰不知新加坡人到印尼及泰國(當地因為政策關系,人們幾乎都不懂華語及英語,近年才有華文班),還不是靠福建話來溝通的嗎?
曾經遇到一位新加坡人在我國車站買票,因為不懂馬來語而無法與售票員溝通,要不是我幫忙,她就買不到票了。所以,應該鼓勵人民多學習各種語言及方言,學得愈多對國家愈有利,對人民更是利大于弊。李光耀主觀地貶低福建話粗俗,因為他並不了解福建話的文雅及優秀。任何語言流入民間低層里,再文雅的語言也會粗俗起來。這不是福建話的問題。
華社需要一個共同的族群母語——華語,但推行華語不需要排斥方言,兩者相輔相成。方言盛行到北馬,許多孩子從小就講方言,到了學校就很快學會華語。一個國家需要一個共同語,不過民間就讓其百花齊放,讓人民懂得愈多愈好,就像檳城民間通行混雜巫英印泰語的福建話,連巫印同胞也略懂福建話,可是人們的華巫英語還是不差啊。如果連民間講的話也要干涉規定,這個國家真的“高明”,領袖異常“聰明”!
新加坡有一句非常傳神的諺語:“強就好,嘜假強”(聰明就好,不要自作聰明),就以此話當作本篇的結束。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12.3.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