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太平發現張姓總墓

太平發現張姓總墓

太平甘文丁美景花園後一座山岡上,近來因發展屋業而發現了一座華人古墓,據說是張姓的總墓。經過建築工人的通知後,幾位張姓聞人,即張瑞發、張遙雄、張集律決定前往觀察,也邀我同行,但因事忙而無法陪同。
不久《星洲日報•大霹靂》(9月26日)圖文詳細報導發現此總墓的新聞,引起各界議論紛紛。人們在猜測此總墓有埋葬人嗎?基本上都認為這是有埋葬遺體的總墓。
查總墓的碑文,上款:“光緒九年歲次癸未孟春吉旦”,中榜(中主幅):“皇清顯考諱張公縂坟”,下款:“合族喜認眾名等立”。根據上述碑文來看,這是一個總墓絕對沒錯。
“光緒九年癸未孟春”相當於公歷1883年2、3月間,可見此總墓歷史已經有129年之久。“皇清”指的是當時是清朝年代,先賢們均自認是清朝子民;“顯考”乃尊稱已故父親的敬辭;“諱”通常用在稱呼長輩名字時,因為晚輩不可直接稱呼其名字,故得加個諱字以示尊重;“張公縂坟”也就是說乃張姓族人的總墓也。中榜的文字寫得不是很合規格,顯得美中不足。至於下款的“合族喜認眾名等立”,同樣含糊不清,意思應該是指張姓族人喜認捐緣建立此總墓。
北霹靂張氏清河堂公會理事張遙雄先生為了此總墓而奔走,詢問了一些人的看法,結果共有3個不同的意見:一、這個總墓墓碑不是原裝的,乃後人改造重修過,因為墓碑裡有兩個簡體字“縂坟”。二、總墓裡只埋葬一個人而已。三、不是總墓,而是一個叫做“張縂坟”的人之墓。
小弟才疏學淺,只好在此班門弄斧一番,根據個人的田野經驗嘗試解答上述3個問題,倘有不對之處,尚請大家指教。
第一個問題:現代的簡體字,很多都是源自古代的文字,只要翻找古代碑誌書法字帖就可發現。比如采自行書或草書的文字:鱼、见、讠等等,還有如丽、麦、来等等,均出現在古代碑誌上,可見簡體字並不是亂簡一番的現代文字。因此,我絕對相信張氏總墳的墓碑是1883年遺留迄今,並非後人重建的。蓋因“縂坟”兩字早在簡體字發佈前就在我國的一些墓碑上出現過了。就如民國七年(1918)太平廣東義山的魯班行總墳墓碑:“魯班行列位縂先靈坟墓”,這裡的“總”及“墳”也是簡體字,與上述張氏總墳一模一樣,可見這些均不是簡體字,而是古代的一些異體字或書法文字。
縂坟這兩個“簡體字”,在我國許多墓碑或碑誌上的出現不勝枚舉。這裡再舉一個“縂”的例子。太平鳳山寺光緒十三年(1887)碑誌上,大總理的總,也是簡體字的“縂”,顯見這是繁體字“總”的異體字。除了“縂”,在此碑誌上發現的“簡體字”,尚有渊、尔、来、众、灯等等,這些都說明現代的簡體字均從古代的書法或異體字演變而來,當看到古碑上出現這些“簡體字”時,無需大驚小怪,更不可因此斷定這些乃是現代的簡體字,而懷疑起石碑為後人所改立過的。
第二個問題:一些人說總墓裡有埋葬著一些張氏族人遺骸,另有一個說只埋葬一個姓張者的遺骸。個人經驗,一般上總墓都不埋葬遺骸,而是葬下“寶物”,以使族人興旺顯達。至於有埋葬遺骸的總墓,通常都是集體移葬或發生族群集體死亡事故的。
早期客粵籍人社會盛行築不葬人的“總墓”,我的推測張氏總墓屬於此類總墓,墓裡沒有任何遺骸。
第三個問題:說出這個意見者說此墓埋葬的人叫做張總墳,他說“坟”字是“兩個文”而不是墳。我特地放大電腦圖片,發現確實是坟”字,其下款的“合族喜認眾名等立”更加實了此是總墓,如果是個人墳墓,就不會寫“合族”而是子孫的名字了。此墓絕對是總墓,不是個人之墓。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文:李永球。圗:张遥雄。(2012.10.28)新發現的太平張氏總墓。(照片由張遙雄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