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腳草遇到倒潑雨
北馬一位作家為了寫出其母親精彩的故事,最近向母親做口述歷史,其母不曾受過教育,不懂得中文,也不懂英文,只會福建話,所以整個口述歷史就以福建話進行。
問題來了,此作家雖在檳城長大,也懂得檳城福建話,可是畢竟他懂得的只是普通交際語言,其母以正統檳城福建話娓娓而談昔年的故事,許多傳統詞匯涌出,令他招架不住聽不明白,就一直不停重復地問,但其母脾氣暴躁,因此不耐煩而不願多談,這使到他很沮喪,深感無奈向我訴苦。
那些他不懂得的詞匯,我答應協助整理。於是致電他家裡的固定線電話,因我拿取電話配套,撥固定線電話是免費的。我喜歡撥打固定線電話,這樣不僅為人們省下許多錢,而且輻射也少,聲音清晰,是我所喜愛的。與他在電話上交談幾天,每次都一兩個小時,一一將他不明白或寫不出的詞匯給處理之。以下是協助其整理的數個比較常聽到又令人費解的北馬福建話詞匯︰
bok keng——他知道這是指煮飯或湯的“鍋”,但不會寫,我認為應該是寫成“木磬”。
sao hui——他完全不懂得是甚麼東西?
sao hui即福建話的“掃瓷”,是一種金屬(多為鐵制)器物,外表掃上一層薄薄的瓷防銹,故稱。
掃瓷的胚胎為金屬,外層的“瓷”多以石英、長石、硝石、碳酸鈉等燒製成的像釉子的物質,華語叫做“搪瓷”。掃瓷器物有鍋、碗、碟、湯匙、大盤、面盆等等。不過當跌在地上或敲打到,外層的瓷會破掉,形成一個洞,露出裡面黑色鐵質物,當裡面的鐵質又破損時,就會漏水,就得拿去白鐵店“補錫”(補破洞)了。
chong tee——通常寫作“創治”。含有作弄、欺負、調戲之意。
si chao lok——死臭鹿。福建話的“鹿”是指妓女。
aun tua——寫作“安大”,福建話的“安”相當於華語的“阿”的意思。安大相當於華語的“阿大”。福建話尚有“安童”(古代稱呼小孩子)、安公、安嫲等,這裡的“安”,均是“阿”的意思。尤其泉州福建話多採用“安公安嫲”來稱呼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呢?通常都稱呼為“阿公阿嫲”,以示分別。
kiao kiong——即羹匙,寫成“調羹”。其實真正發音是tiao kiong才對,南馬福建話稱為“湯匙”。華語也有採用“調羹”這個詞匯的。
cha bor kan——相當於華語的婢女,通常寫成“查某嫻”。
kam sen——寫作“甘仙”,英語commission(傭金)的音譯字。
其母親念出一句福建諺語“一枝草一點露,……”後面那句他聽不懂,轉念給我聽,可是其“八音不全”,我也聽不明白是甚麼?於是叫他將電話轉給其母親念出,哦,很簡單,原來整句是“一枝草一點露,壁腳草嘛會遇到倒潑雨”(每根草都能沾到露水,即使長在牆角處沾不到露水的,也會遇到雨水的噴打倒濺而沾到水啊!)。意思是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勤勞就不會餓死。
一枝草一點露是很通俗的福建諺語,後面那一句是第一次聽聞,上網找也找不到,可見這是珍貴的諺語精華。民間有許多寶貴的民俗文化,需要大家去挖掘。我們得感謝他的努力收集口述歷史,使到珍貴的遺產搶救了下來。
(星洲日報/文化空間‧田野行脚。图文:李永球)2012.8.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