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陳六使與李光耀

陳六使與李光耀

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斬釘截鐵地說,南洋大學是東南亞第一所華文大學,在東南亞的政治土壤中栽培中國的果樹,既無法在新加坡成長,也不可能在東南亞任何國家容身,一開始它就注定失敗。
南洋大學由陳六使帶頭在新加坡創辦,馬新各國華人出錢出力,新加坡福建會館更捐獻523英畝地作大學校址,終在1956年開學,1958年校舍落成開幕,可見華人對南大寄予厚望。南大只維持了25年,1980年被新加坡政府關閉了。李光耀說“自南大與新大合並後,東南亞再也沒開辦過任何華文大學。”
不知他真的不知道,還是假的不知道,泰國在2004年開辦了勿洞中文大學,怎麼說東南亞沒再開辦華文大學呢?李光耀一直強調南大注定失敗,因為第一、在馬來人的海洋里,是沒辦法容得下一所純粹培養華文精英的大學;二、南大親共,英美會從中破壞;第三、學生只靠馬新華校生,為了維持新生人數,南大只好降低收生標準,學術水平急劇下降;第四、人民行動黨不能接受華文必須是南大教學的主要媒介語。
第一項的原因,東南亞國家對華文教育的排斥,始于日本統治時代,在日本惡意灌輸排華思想下,東南亞國家開始排斥華人及華文教育。可是近年來這些情況已經改觀,東南亞國家不僅鼓勵華文教育,泰國更有中文大學,連我國的南方學院也將升格為大學。馬來同胞更將孩子送到華校念書,馬來海洋已經深懂教育的百花齊放對國家有好處,可憐李光耀還停留在日據時代的思想意識里!
第二原因,南大的親共是眾所周知的,經過新國政府逮捕了多名師生,晚期的南大左派勢力幾乎消失殆盡,只要再將左派教師撤換為台灣反共教師,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原因,降低收生水平來維持新生人數當然不可取,不過我國有很多中文教育學生,新生來源應該不是大問題。
第四原因,這個才是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新加坡行動黨政府不能接受華文為教學主要媒介語。
一個國家在教育方面倘若提倡百花齊放,即容納中文、淡米爾文、馬來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等教育體系,這個國家的前途肯定較單一語文的來得有希望。
南大理事會在1980年與新國政府討論時,接受南大與新大合並。其實,南大乃華社民間出錢出力,義賣義做來興辦的。理事會不應該接受合並改為南洋理工學院,而應將南大解散,將學校還給華社,校地還給福建會館。至于南洋理工學院,應由新國政府自己去創辦。
李光耀說看不起陳六使的言行不一致,一方面捍衛華文,一方面將孩子送到英校讀書。這種情況在英殖民時代很普遍,因為陳六使沒受教育,在崇尚英文的新加坡難于登上高層社會,故讓孩子讀英校是當年許多華人普遍的作法,希望懂得英文的孩子可以協助他的生意與交際。可是陳六使與孩子們都講福建話,這種情況好過李光耀的父母,不僅將孩子送到英校,更與孩子們講英語,結果孩子們連方言也不會說。與陳六使相反的,是李光耀一方面捍衛華教(將孩子們送到華校),另一方面卻將南大給關閉了,也是言行不一致啊!
陳六使創辦南大有功,他卻因此而被新國政府褫奪新加坡公民權,辦學乃百年樹人的好事,做好事沒好報,真的冤枉!李光耀看不起的陳六使,在北馬民間偏偏有人以五、六十年代的陳姓人物編成一首歌謠(順口溜),歌頌他們的豐功偉績︰“喝起喝落陳修信,要捉要放陳仁慶,哭爸哭母陳同同,脫衫脫褲陳惠珍,反東反西陳志勤,出錢出力陳六使,山頂山王陳仔平,海底海王陳番城。”陳六使因為發起創辦南洋大學出錢出力而萬古流芳。陳六使與李光耀,我選擇愛陳六使一萬年!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文:李永球)2012。6.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