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百年白鐵店

百年白鐵店

温槟华先生
百年白铁店——源昌
珍贵的手书合同
太平福生堂老板羅寬平先生說了一句客家俗話︰“做過藥材打過鐵,密該生理毋做得”(做過藥材及打鐵生意,則什麼生意都做不得了)。這句話經過他多年思考,覺得應該是這麼解釋:因為藥材是到山上去采,不需本錢,打鐵則是收購破銅爛鐵來循環再用,所以本小利大,做過此兩行的客家人就什麼生意也做不了了。
打鐵與白鐵雖然不屬于同類行業,但多數均由客家人壟斷之。太平最老的白鐵店,是位于馬結律的“源昌”寶號,老板溫檳華先生已是第四代經營者。第一代是其曾祖父溫源(源泉),廣東大埔客家人,從中國南來本邦辛勤勞作,于1913年頂下馬結律門牌101號的“生泰昌”店鋪。生泰昌東主楊金生從事錫及白鐵生意,1913年為了回中國,就將生意出頂了。
他們之間的轉讓生意立下合同為證,也因為這一張近99年歷史彌足珍貴的合同,我們才知道那一段轉讓經過。溫源以150元頂下楊金生的生意,包括店里的工具等物。而楊金生答應讓他改換字號(招牌)繼續經營,其中有一段云︰“異日生理勝負與我楊金生無涉,此系二家甘願並無相強,口恐無憑,立替店字壹紙付授。”代筆人是張余三。
溫源頂下店後改名“源昌”,經營白鐵店。當時的白鐵店是以白鐵片、銅片及錫生產各種器具,可是白鐵易生銹,故生活用具以銅制較多,比如茶壺、鍋、罐子等等,但銅制的器物煮熱時會有一股銅臭味,故在里面加一層“錫”。當時的各種生活器具及各種用具,幾乎都可以由白鐵店制造出來,所以生意興隆。那個年代,白鐵業的出現嚴重打擊了傳統木制及藤制行業,諸如木制的水桶、藤制的蒸籠等等,因為易壞,不及白鐵的耐用,故人們紛紛采用白鐵制造的器物了。
早期制造的器物計有盛籃(供賣糕等小販用的多層籃子)、火車燈(可以調換紅色或青色玻璃片)、勺子(包括勺水的大鐵勺)、鐵桶(供盛水用)、咖啡店煮水的大鐵爐、油漏、鐵箱(包括大小鐵箱,小的用于收藏金飾品等物,大的可以收藏大件器物)。後來有了鉛(通稱鉛板,鍍鋅鐵,比白鐵更耐用)、鋁(aluminium)、白鋼(不銹鋼),就沒再用白鐵及銅,少用銅是因為價格貴及必須鍍一層錫的麻煩。制造這些器物有的需以錫焊接,以前是以火炭熔錫,後來改用煤油,現在是煤氣。凡人家有器物壞了或破洞,則會取來“補錫”,那是以錫來焊接補漏的民間技術。
溫源逝世後,其子溫吾漢繼承生意,第三代是溫炳吉,即溫檳華父親。溫檳華說,當年他初中三畢業後,就到店里協助父親,後來父親生病,他于1999年接手生意,並再下苦工摸索才真正懂得制造技術。以前祖父時代還有學徒來學習,現在年輕人都不干這種工作,他會是最後一代,將來可能不會有人接班了。
他說,雖然如今工廠以機器制造許多不銹鋼及鋁制器物,以及塑料制造的器物更加便宜,可是其白鐵店還是生意興隆,做都做不完。顧客以小販居多,制作的器物有信箱、蛋糕盤、蒸籠、年糕罐、面攤的多格鐵桶等等,以及顧客特別訂做的奇形怪狀器物,沒有樣本參考,就得自己動腦筋來做出。現在的人們喜歡白鋼,性質很耐,商家也喜歡做,價格會更高。白鐵店工作繁多,賺的錢也不多,已是夕陽行業,目前太平市僅剩下兩家。
(星洲日報/田野行腳‧。圖文:李永球)2012.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