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一场庙会 传承潮州文化

一场庙会 传承潮州文化

新年来到了,柔佛古庙一年一度的营大老爷(或称营老爷,即迎神赛会),又将掀起热潮。每年这个时候,新山子民的心情将随着迎神而起落,汹涌澎湃。
认识柔佛古庙是从报章开始,认识古庙游神也是从报章开始。那年,古庙山门被强行拆除,引起公愤。古迹让路给发展计划是司空见惯之事,就这样,山门被推倒了。报章上的镜头如此引人震撼,怒发冲冠!
认识游神也是从报章开始,当年游神图片刊登在封面,报导说,新山人要过了游神才算过完了年,那时感到纳闷。还有什么五帮共和庆祝游神等等,那时候就是一头雾水,不是所云?
直到2006年,南方学院邀请我过去讲座,并参与游神活动,终于亲身体会了古庙震撼人心的游神——营大老爷(潮州话)。其实它就是中国民间的游神庙会。它源自中国潮州地区,昔年先人南来我国拓荒,新山是潮州人聚集的地方,自然而然的,潮州民俗文化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当新山最大籍贯的潮州帮以宽大襟怀献出潮州人创办的柔佛古庙,并与闽、客、粤、琼联合一起庆祝游神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人的眼光及宽宏的襟怀,也使到柔佛古庙文化具有这个最大的特色。
因为游神 新山变小汕头
潮州文化在新山是这般根深蒂固,连非潮州籍贯的人士也深受潮州文化熏陶,讲得一口流利的潮州话。可惜数十年前,南马受到新加坡的影响,开始推动华语,潮州话就逐渐在新山慢慢淡化。近年,古庙当局建立了一个“行宫”,以取代旧称“神厂”(潮州话)的建筑。根据《辞海》的解释,“厂”的其中一义是“棚舍”。所以,神厂的意思,就是供奉神明的棚舍。当神厂被改称行宫时,反对最力者反而是一位非潮州人,可见他对潮州文化的坚持与热爱。毕竟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个以潮州文化为主的圈子里,长久熏陶后对潮州文化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情感!
整个柔佛古庙的文化,其实就是潮州文化。从祭祀、祭品、仪式等等都可以找到潮州味道。还有潮州风格建筑、潮州地方神、潮州戏剧、潮州大锣鼓、潮州糕粿……。可以这么说,这里无处不潮州,难怪新山有“小汕头”之称!
古庙游神 祈求兴旺发财

古庙游神无论怎样子变,还是离不开宗教色彩,它还是一场祈求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合境平安,万事顺利的宗教民俗活动。它吸引一部分印裔同胞参与,甚至一些银行及企业集团,纷纷摆起香案膜拜游神。神明轿子里的金纸,被人们视为“旺”的吉祥物品。每年游神结束回到古庙,经常发生抢金纸的冲突及紧张。后来由有关会馆负责分发给参与的会员,才不再如此疯狂争夺。可是一些非华裔警察也相信金纸拥有如此灵力,也向会馆当局索取金纸,据说放在钱包里可以兴旺发财哩!
类似的游神活动,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只不过柔佛古庙的是数万人参与,声势浩大,盛况热烈。它的特色是,以潮、闽、客、粤、琼五帮共和庆祝游神。大家各自拥有自己所属的神明及队伍,各帮抬着所属神明的轿子,一路绕境游行。其中两个最突出的文化现象就是,潮州大锣鼓表演最精致,福州大锣鼓则是在新山被创造出来的。原来后者原本是福州舞龙队的表演音乐,当与潮州大锣鼓相遇时,一些有心人就仿效潮州大锣鼓而创出福州大锣鼓,就是增加锣和钹的数量,由几个增加到数十个。就这样福州大锣鼓在新山这个地方诞生了。
游神队伍 舞狮舞龙助兴
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当福州舞龙锣鼓遇到潮州大锣鼓时,就擦出“驳枝”火花。前者模仿后者而结交出新的结晶品。文化本来就是通过交流、结交、交融、融和,或传播、流传、传承而生死变化。
还有,游神的队伍里,舞龙舞狮特别多。柔佛是世界龙狮比赛冠军的诞生地,这里的龙狮表演艺术高居国际水平,而且经常会见到不一样的舞龙出现。如气球龙、风车龙、灯泡龙等等,花样百出。此外,游神的形形色色阵头,诸如民间舞蹈、现代舞蹈、武术及扯玲表演、踩高跷、古装历史神话人物、大旗鼓、花车、福州和合二仙、大头娃娃,古代加上现代的群众艺术表演,难怪有人说是“人神的嘉年华”!另外一个特别现象,是有关当局不允许游神里有乩童,连神明也可以控制地将乩童请出游神队伍外,的确罕见!
游神时间每年都是固定的正月廿日到廿二日,因此有人说,新山人必须过了古庙游神才算是过完了年。这一点我不认同,如果是这样,许多地方的新年日期都得改变,因为一些地方也有着它们特色的新年后活动,大家都因为这样而改变新年日期,岂不是很无聊吗?我们的新年(春节)就是15天,即正月初一到十五。游神只能说是正月的一种祈福活动,谈不上更难于归类为新年节日。举个例子。以北马霹雳太平为例,当地正月廿六日有观音开金库的习俗,人们前往观音庙向观音佛祖借红包,以求在今年事业大发,财运兴旺。这样的话,我们太平人是否可以说,必须过了“正月廿六观音开金库”才算是过完了年?
新山人对于游神是有着深厚的情意结。每年的这个时候,全城几乎如痴如醉地庆祝游神。外地的新山人赶回来,工作的就放下工作,学生也停课参与。这个情意结代代相传,百余年来,游神不曾衰竭,反而有愈来愈旺的趋势!
《南洋商报·星期天》文:李永球。(2009.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