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傳統家門大燈

傳統家門大燈

北马的大灯多数姓氏采用红色。
马六甲大灯姓氏采用黑色。
走了北馬和南馬,經常會在一些傳統家屋,尤其峇峇住宅門口外見到一對傳統大燈,上書姓氏與郡望(或堂號,馬六甲的不寫郡望),比如李姓者就寫上“隴西”和“李府”。由于“府”字存有爭議,有人認為自稱住所應該是“宅”,敬稱對方的住所才是“府”,燈籠上不應該采用“府”。所以,北馬的燈籠很多干脆直接單單一個姓氏,不加府也不寫宅。尤其王姓者更不能寫成“王府”,那是封建時代有王爵封號者的府邸。
馬六甲的傳統姓氏大燈,姓氏下都加“府”字,這兩個字的顏色很特別,姓氏為黑色,府字為紅色。向當地老前輩調查為何姓氏是黑色的?人們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北馬則一切文字均是紅色。唯有喪燈才是全用黑色。姓氏改為黑色被視為不吉利之事,非常禁忌。
北馬大燈有書寫黑色字嗎?在檳城龍山堂邱公司,發現大燈文字也是紅黑混合。諸如“邱府”,邱是紅色,府是黑色;“福德祠”,福、祠是紅色,德是黑色;福德正神,福、正是紅色,德、神是黑色;文武會試,文、會是紅色,武、試是黑色……。但是北馬姓氏一定是紅色,黑色犯大忌!
馬六甲大燈的姓氏為何采用黑字呢?個人主觀認為因為喪事白燈姓氏采用紅字之故,為了區別,所以大燈姓氏才改為黑字。這種情況與北馬相反,北馬喪燈全用黑字,大燈就全用紅字,以示區別。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為了美觀而采取紅黑攙用,北馬選擇第一個字或姓氏都用紅色,南馬采用姓氏黑色,均是不同地方不同的民俗觀念。當然這是強作解人,真正原因還得讓專家來賜教了。
大燈是以竹枝做框架,外糊以白紙,涂上桐油,再書寫或繪畫,古代是采用蠟燭在內點燃,在夜晚神明游街時,以木棍支起就可舉行走,其構造有點像雨傘,不用時可以稍微折收瘦身一點點。在家門口張掛大燈,其中間還得有一盞天燈,也叫天公燈。天公燈是木雕六角形,內有透明玻璃,以前是點燃油燈在內。
傳統大燈為峇峇家族和一些喜歡傳統的人家所采用,而今在普遍華人家庭已經消失了,甚至很多人都沒見過。由于喪俗還保留很類似傳統大燈的白燈,當去年我向檳城大吉祥號定購一對大燈,並于新年期間張掛在大門口時,就被一些人誤以為是喪燈,真的令人啼笑皆非。華人連自己傳統民俗都不認識了,難怪現代燈籠風靡,傳統大燈被拒于千里之外!
因為對自己的民俗文化陌生,所以就會大出洋相。比如清朝官服在清代就是當官者的制服,後來它也成為人們死後的壽衣。當無知者見到穿清朝官服的舊照片或塑像時,就誤以為這些人物都是僵尸(電影上的僵尸都是穿清朝官服的),清朝官服就被無知者當作是僵尸的“制服”了。
喪事白燈與紅事大燈不能混為一談,前者全白,後者有精美的彩繪。北馬的喪燈文字全黑,南馬則是采取藍黃兩色(藍色男用,黃色女用),姓氏為紅色。在以前,許多人家的大燈是長年張掛,後來演變到只用于新年等大節日,或婚事、壽慶等紅事。馬六甲的峇峇家族在祖先忌日也張掛之。在婚事時,大燈還得由人舉游街呢。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0年2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