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九皇大帝不是明王朱聿键

九皇大帝不是明王朱聿键

注:本文曾经发表于新加坡《炎黄文化》20074
                             九皇大帝不是明王朱聿键
                              ——向李庆年先生请教《九皇爷考证》                          李永球

  1
        
        拜读了李庆年先生的《东南亚华人的独特神祗——九皇爷考证》(《炎黄文化》第六期 20066月)一文后,发现李君肯定九皇爷就是明末唐王朱聿键。可以说,我完全不同意李君的考证之说,以为其论证尚缺证据,以致论点站不住脚。
        我从事九皇信仰的研究多年,足迹遍及马泰新三国。今日撰写此文,将以就事论事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的精神,愿与大家共同来探讨九皇大帝(九皇爷)的由来及信仰习俗。若有得罪之处,尚请李君海涵。若有不对之处,则恳求高明指正。欢迎与大家一起做学术交流,毕竟学术研究宛如真理,将会因为愈辨而愈来愈明。
 2、九皇大帝有没有神像?
        李君说:“庙宇中供奉的九皇爷没有金身(雕像或塑像)。一般都是一个神龛,外面裹以黄色绢缎,里头空无一物,这在道教信仰中是很奇特的。道教的神祗。一般都有金身或画像,而九皇爷以物代神,一定有特别的原因。”又云:“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九世孙,又当上皇帝,称他为九皇爷一点也没错。九皇爷没有金身,与他称帝时间不长和被杀有关……因此传说九皇爷没有首级是正确的。也因为这样,庙宇中安放的只是中空的神龛,如此一来,更增加了神秘感。”
        说九皇大帝没有造像(金身),当然是闭门造车之说。东南亚的九皇信仰分两大系列及两大派别。所谓两大系列,就是一个系列是有九个九皇造像的,另一个则没有造像。前者以槟城区为主,以历史最悠久的槟城香港巷斗母宫为代表。该宫藏有一幅光绪壬寅年(1902)的画像,图像最上端为斗姥(斗母)元君和金童玉女;次为南、北二斗星君;再次为九位九皇大帝,其中七位绘有胡子,另两位年轻无须;最下层是灵官大帝(道教的护法神),左右两旁分别为四大天王陪衬。这幅图像平时卷起收藏,在九月初一至初九才展示供人膜拜。此外,槟城的威省区多座斗母宫,也供有九皇的造像,其形态与玉皇大帝模样别无二致,而且九位的造像都是一样。没有造像的以泰国普吉的九皇宫庙为代表,马来西亚的吉打、霹雳的太平以南,一直到新加坡,都是不供奉造像的。它们的香火都是由普吉分香请来,不供神像也是从那里传来。不过,一些宫庙则有供奉“圣旨牌”,那是木雕的神位座牌,凿有“斗母宫九皇大帝神位”等字样,太平一带的即属此类。平时以黄纸密封起来,一年中只有在九皇诞的九天才打开。有些是以黄纸朱书“九皇大帝”。至于神龛里空无一物的,为数不多。
        所谓两大派别,就是分为民间九皇派和道观九皇派。前者也叫做“福建九皇派”,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持九皇素、送王船、出巡镇境、过火等等仪式,就是民间九皇派,对华社影响极大。后者也称“客家九皇派”,影响力微,将之传入马来西亚的是客家道士,他们把九皇神像供奉于他们兴建的道观或庙里。诸如槟城朝元洞清观寺(1881)的九皇造像,是三首八臂的一个男像,极类似斗母像,其旁的斗母像却是单首双臂的女造像;槟城亚依淡太上庙(1901)的九位九皇像为画像,最高的一位与最下的六位头戴道冠,无须,另两位戴庄子巾,有须,位于首位之下,六位之上,他们咸持着类似令牌之物;槟城亚依淡天有宫自在观(1903)的九皇造像,则有九个,两位有须,手持如意,七位无须持令牌,穿扮也不一样,服装分三类形式。
        为何会出现两大系列?它们之间谁先谁后?我的推断是从中国传来的原是有造像的,所以槟城一带的皆属有造像的系列。后来流传到泰国后,受到秘密帮会——洪门会的影响,才衍变成无造像。当然不成熟的拙见,还待进一步的证据来考证。
 3、中国有没有九皇大帝之信仰?
        李君说:“新、马、泰华人有崇拜九皇爷的现象,而中、港、台华人却没有。这一现象,说明九皇爷是中国海外的神祗,是海外产生的独特神祗。”又云:“在新、马、泰,一些归属道教范畴的庙宇供奉九皇爷,而一些名称与北斗、斗姆(斗姥)有关的庙宇,都有供奉,有些更直接冠以九皇之名,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爷的庆祝日子……”  
        说中国没有九皇信仰,可谓是主观的臆度。从中国文献上来考证,不仅中国有九皇信仰,而且中国人“持九皇素”的历史非常悠久。
        王家佑著《道教论稿》云:“川东巴人崇拜‘九皇’。四川旧俗每年于九月普办‘九皇会’,届时不售荤食,全市插三角旗素食……”又云:“《史记·封禅书》云:秦始皇廿六年,立南斗北斗祠于雍。姚安(在云南省)风俗:六月朔日至六日礼南斗祈福,九月朔日至九日礼北斗祈福。九月礼斗与四川‘九皇素’斋期相同。可见自秦至唐(按:公元前221至公元907),在秦、蜀礼斗的信仰都很盛行。”。这段记录,让我们知道四川和云南一带持九皇素的历史久远。
        清《帝京岁时纪胜》:“九月各道院礼斗,名曰九皇会,自八月晦日斋戒,至重阳,为斗母诞辰,献供演戏,燃灯祭拜者甚胜。”。上述情况与东南亚的九皇诞辰庆典很接近,诸如斋戒十天,献供演戏,燃灯(北斗九星灯)祭拜等。
        《中国风俗词典》之<九皇素>条云:“……杭城(按:杭州)居民有一半要吃素食,俗谓吃‘九皇素’。”又云:“流行于四川各地。当地民间从夏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要禁屠宰,吃素食,遇有婚娶不能更改者,也只能办素宴。街上饮食店,皆插上彩色纸镶边的,黄色三角纸旗,旗上正书‘九皇素食’四个字……”;<九皇斋>云:“旧时汉族民间信仰风俗。流行于台湾地区。源于道教。以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南北斗诸星诞辰。南斗主生,北斗主死,均能保佑消灾延寿,均有持斋拜斗等仪式。当地民间除持斋九天外,亦有到寺庙中拜斗,即在盛米的斗上插着古铜镜……进行祝祷。”
        此外,《中国全国风俗志》记载与九皇信仰有关系的,计有云南、广东、北京、江苏及浙江等地。其中杭州记载云:“六月朔日至初六,多有在庙宇礼忏,供奉斗姥,燃黄色烛,俗称拜斗,一般迷信者于此六日中茹素持斋,戒杀生物,俗称吃斗素。”由此可见,中国除了有九月初一至初九的持北斗九皇素外,六月初一至初六也持南斗素。
        从东南亚的九皇宫庙所供奉的神明来论,一定有着斗母(或作斗姆、斗姥)娘娘、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北斗九皇大帝及灵官大帝等等。这与中国的道观斗姆殿(宫、阁等)所供奉的可谓大同小异。就如李君在文中所谓,中国泰山斗姆宫就有斗姆元君和十二星君的金身等等。所谓十二星君,也就是北斗九皇加上三台星君共十二位星君。三台星与北斗九星合为北斗组星。三台是上台、中台、下台,它们是北斗九星的华盖星,叠为三级,以覆斗魁。
        李君说,本区域一些名称与北斗、斗姆有关的庙宇,都有供奉九皇爷。其话证明这些庙宇供奉的就是北斗九皇无疑,彼此都是斗母宫,供奉的都是北斗九皇,难道我们的就与中国的九皇不一样吗?
        上面书籍所言,证明中国早就有九皇信仰,而且曾经兴盛辉煌,只是后来逐渐式微,反而在流传到东南亚后又兴旺起来。
 4、九皇大帝的种种名称
        李君说:“一些庙宇的确称九皇爷为‘九皇大帝’,这位大帝是谁呢?”根据其考证,“大帝”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孙明末唐王朱聿键,曾在福州称帝的隆武大帝。
        我们称为“九皇大帝”或“九皇爷”的,在中国被称为“北斗九皇”或“九皇”,也就是北斗九星。关于北斗九皇的名称,是有几组,而且名讳杂多,往往叫人感到杂乱难分。详见下:
        《道藏·云笈七签·日月星神部》云:“北斗九星,七现二隐,九星依次名一玉皇君、二玉皇君、三玉皇君……九玉皇君。”这是较简单的名称。其谓“北斗九星,七现二隐”,即是说北斗原有九星,后来两颗渐渐隐没,肉眼难见。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第四卷,引《星经》所载的一种古老说法,即北斗原来不是七星,而是九星,不过其中两颗后来已经看不到了。
        《素问·天元纪大论》的北斗九星名称为:“天蓬、天芮、天冲、天辅、天禽、天心、天柱、天任、天英”。《太清玉册》卷八:“北斗九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此外,一些道经里还有另外两套名称,其一:“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天权星、玉衡星、闿阳星、瑶光星、洞明星、隐光星”;其二:“阳明星、阴精星、真人星、玄冥星、丹元星、北极星、天关星、辅星、弼星”。至于《北斗九星隐讳经》则讲述九星的晦涩难懂名号姓讳,以及其广又不可思议的功能及功德。
        《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就把北斗九皇神格化,经云斗姆原为龙汉时国王周御的妃,名紫光夫人,于莲池脱服澡盥时,忽有所感,莲花九朵化生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他七子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
        星辰神本为大自然的崇拜,本来不具神像。然而,宗教会因为环境的需要而演变,后来渐渐被拟人化而构造了形象,也就有了如人般的造型出现。
        北斗九星七现二隐,现的七星就是所谓的北斗七星,在天上北方天际排列成斗形,乃指示方向,判断季节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北斗七星在天文学是大熊座的其中七颗星。
        萧登福:《南北斗经今注今译》云:“……然而在《北斗经》及道书中,则认为北斗除了七星外,外辅、内弼、二尊星(高上玉皇、紫微帝君)及三台(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等;另外有北斗七星的使者——擎羊、陀罗二星,这些也都属于北斗的范围。”又指出:“在以上北斗星神的范围中,有的道经将北斗七星和高上玉皇、紫微帝君二尊星合称北斗九星,亦称北斗九皇:《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祕诀》。但也有以北斗七星和外辅、内弼二星合为北斗九星或九皇的,如《北斗七元金玄羽章·诵经解厄诀》。”
        了解了中国的北斗九皇名称,再来探讨本区的九皇名称的不同。本区民间将之称为“九皇爷”。那是福建民间对于神明的尊称,一般都会在名称后加上“爷”、“公”等敬词,女性的神明则为“婆”、“娘”等等。因此九皇爷可不是“王爷”之神哦,这一点须明白民间的称谓。至于九皇大帝的由来,与明王朱聿键毫无关系。凡是用“白头王(皇)”的神明,是有资格为其附上“帝”的称号,况且北斗九星里也有“天皇大帝”和“紫微大帝”。与其说“大帝”来自朱聿键。不如说是来自九星里的两位大帝更加贴切。
        槟城香港巷斗母宫保存一本古老的《九皇圣经》,里面详列九位北斗九皇星君的名字,那是在迎接九皇时读诵的经典;太平的九皇宫庙在河边迎神时所读的疏文,也是写上九皇名称,如: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以及三台星的名称。泰南普吉内杼斗母宫在接神时则念《北斗经》,该经除了有九皇星君的名称外,也云九皇的种种功德。由此可见,东南亚九皇宫庙所供奉的是北斗九皇大帝,并不是朱聿键。诚如李君所言,那么在迎神时所奏请的将会是“明隆武皇帝万万岁”,决不会是北斗九皇。
 5、九皇大帝的信仰与斋戒
        李君指出:“朱聿键为了表示忧国忧民,放弃食肉饮酒,也就是吃素茹斋,因此拜祭九皇爷时,同样要吃素茹斋。由于道教原有的‘九皇会’也是在九月初一至初九吃素茹斋,更因此混淆了本来是追随朱聿键生活习惯的原意。朱聿键不喜女色,拜祭九皇爷时必须远离色欲,成为信徒的一种清规戒律。九皇爷十分忌讳蓝色和黑色,这一点是由于清军的服装是蓝黑二色为主要颜色。此外,拜祭九皇爷必须穿白色衣服,这与朱聿键喜穿宽大白色布衣有关。另一方面,朱聿键被杀,百姓必然有人为之披白戴素致哀,因此九皇爷信徒无不穿白着素,有些还头缠白布,更像是祭奠的装束了。”
        首先,想请教李庆年先生,关于朱聿键为了表示忧国忧民,放弃食肉饮酒,不喜女色,喜穿宽大白色布衣,以及九皇爷忌讳蓝色和黑色的这一些记录,是根据哪一本文献或史书?还是凭空捏造之词?
        倘若提不出证据,那么说吃素茹斋源自朱聿键放弃食肉饮酒,说吃素必须远离色欲源自朱聿键不喜女色,说吃素必须穿着白色衣服源自朱聿键喜穿宽大白色布衣,说九皇爷忌讳蓝与黑色源自清军服装等等,就成了想当然的杜撰之词。
        我一直强调九皇大帝就是中国的古代星辰信仰,即是北斗九星。现在,我将举出文献上关于九皇斋戒的资料,以证明九皇斋戒的习俗在中国流传之久远。
        王家佑著《道教论稿》云:“……九月朔日至九日礼北斗祈福。九月礼斗与四川‘九皇素’斋期相同。可见自秦至唐(按:公元前221至公元907),在秦、蜀礼斗的信仰都很盛行。”;《中国风俗词典》之<九皇素>条云:“……流行于四川各地。当地民间从夏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要禁屠宰,吃素食,遇有婚娶不能更改者,也只能办素宴。街上饮食店,皆插上彩色纸镶边的,黄色三角纸旗,旗上正书‘九皇素食’四个字……”;明《诸神圣诞日玉匣记》谓:“(九月)初一日至初九日,北斗九星降世之辰,世人斋戒此九日,胜常日,有无量功德。”……在在显示九皇斋戒的历史悠久。礼斗(向北方礼拜北斗九星或七星)、持斗素(六月初一至初六的南斗素及九月初一至初九的北斗九皇素)乃道教的星辰信仰,道教徒相信通过持斗素及礼斗,可以消业除病,消灾延寿。尤其九皇素的九天,乃北斗九星降世的日子,胜过平常日子,有无量功德。道教认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求长寿得向北斗求之。
        道教徒在持九皇斋戒时,得遵守斋戒的戒律(如最基本的老君五戒:不淫、不饮酒、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等),以及礼斗、静坐、(存想九星的光照射入体,以消除业障疾病)、念北斗经、持九皇讳(密咒)、吞服九皇符等等。有关这些,大家可参考刊登于马来西亚斗母宫九皇大帝总会出版的《斗讯》里的多篇拙作。
        这里,我能够把九皇斋戒是源自中国的九皇信仰的证据,摆出来给大家验证。可是,李君呢?他说吃九皇素源自纪念朱聿键,请问,九月初一至初九与朱聿键有什么关系?是朱氏的生日吗?当然不是。是其死日吗?当然更不是了。在李君的大作里,连朱聿键死亡的日子也不清楚。即使一个皇帝死了,传统上也不会吃素九天来哀悼,那完全不符传统之习俗。
        我再次强调,在朱聿键出生之前,中国已有九皇斋戒持素的风俗,请参见明代《诸神圣诞日玉匣记》,那将会获得消灾延寿等等功德。可见将九皇斋戒说是源自朱聿键,是在牵强附会,完全站不住脚!
 6、九皇大帝的庆典仪式
       李君说:“九皇爷活动中有迎神和送神两项仪式,都是在海上进行,说明这位神祗与天妃一样,和海洋有关。在送神仪式上,必须焚烧纸扎龙船,以示尊敬。龙船,是帝王之舟,封建时代只有帝王可以乘坐,难道九皇爷是一位帝王吗?”又云:“所以每当进行祭拜时必须先用香炉迎接神明,按道教的说法,香与插上香的炉,都有引领神魂的作用。”
       原本道教的九皇科仪,除了持素斋戒外,更重要的是设北斗坛,斋戒期间进行拜忏、礼斗科仪、顺星解厄科仪等等。的确,本区域九皇信仰的一些仪式,十分罕见。诸如穿着白色衣服、内殿森严封闭及一些仪式。我怀疑受到洪门会的影响,洪门会人借九皇庆典,以纪念他们的大哥万云龙,这是有可能的,但尚待证据来证明。至于送皇船(一般写作王船或王舡,叫作龙船是错的)、犒赏五营神兵神将、海或河边迎神送神、出巡镇境、跳童、补运、过火、都是闽南的王爷信仰原有的仪式,九皇信仰南传东南亚时,受到王爷信仰的影响,而抄袭这些仪式。而且烧皇船(也作送皇船)也不是给帝王乘坐,目的在于送瘟神,只要是王爷信仰就有烧皇船习俗。
        李君又说:“清军入闽时进行屠杀,闽人有扶老携幼躲进甘蔗园的,至今东南亚的闽南人后裔正月初九祭拜‘天公’时,还不忘救人一命的甘蔗,要用红纸缠绕表示感激。”
        事实上,闽南人拜天公采用甘蔗,并不是甘蔗救命之恩,若是如此,当清兵再来时,岂不是没地方可再躲藏了吗?拜甘蔗的意义,是因为甘蔗有头有尾(须取整棵连根拔起),而且从头甜到尾。所以福建人祭以甘蔗,就是希望人生甜甜蜜蜜的有头有尾,如果一个人早年富贵,晚年潦倒,就是有头无尾。闽人躲进甘蔗园的传说的诞生,那是人为所虚构,主要是为了使到清兵在福建大屠杀的史实流传万年,为了使到人们记住这段残酷的大屠杀,于是便将拜甘蔗与大屠杀牵强附会起来。老祖宗的确有智慧,经常把史实与民俗节日结合起来,那么,那些重大的历史就被流传下来,不被遗忘!如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等等。我们的爱国意识,民族精神就靠着传说而传播万世。
        正月初九是玉皇之诞辰,这在道教经典里早有记载。如果是因为清兵大屠杀,那是深仇大恨的伤心事,岂还有心情去祭拜天公大事庆祝?岂可以庆祝神诞的方式来哀悼死去的亲人呢?
 7、九皇大帝源自闽南
        李君说:“九皇爷的信仰者,绝大部分是闽南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线索,是不是与福建有关?”
        的确,本区域的九皇信仰者多是闽南人,后来才慢慢传播到各籍贯去。然而,李君却指出朱聿键死在福州。既然死在福州,那么祭拜吃素者及传播者应该是福州人才对。怎么可能会变成闽南人呢?可见其言论自相矛盾!
        这里,让我再举出证据给大家看,以证明闽南人是九皇之信仰者。林再复著《闽南人》(增订版)里引用连横《台湾通史》的资料云:“九月初九日,谓之重阳,以麻糬祀祖。儿童放纸鸢,系以风筝。自朔日起,人家多持斋,曰九皇斋,泉籍为尚。”所谓“自朔日起”,就是自初一日起;所谓“泉籍为尚”,即是福建泉州人最为崇尚的意思。可见福建泉州人崇尚九皇和持九皇斋的由来颇久。当闽南人南来时,则把家乡的信仰习俗带到本区域来,当然包括九皇信仰了。所以东南亚各地的九皇宫庙,的确是闽南人所创建,持九皇素者也以闽南人为多数。
        闽南地方崇拜九皇的历史不仅久,且深入民间习俗之中。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编《泉州道教》一书,在提到提线木偶戏为民间主持种种仪式时,所念的咒语中有:“命属北斗九皇星君主照”;又有疏文云:“福建省泉州府……居住蚁民……诚虔拜于……北斗九皇星君主照……”。书中附有<元妙观建戏棚碑文>云:“于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秋,元妙观重新告成。诸纸料铺虔诚醵金敬塑北斗九星君全身宝座,仍塑北斗星君副像,天上圣母宝像,为值年正东轮请供奉。每逢重九,各号鸠资在观中庆祝圣诞……”。在在显示闽南早有九皇信仰,而李君所谓朱聿键死在福州,因此形成九皇爷的信仰及斋戒,请问证据在哪里?
 8、九皇大帝的种种传说
        由于供奉九皇大帝的内殿深严,导致人们对其感到深不可测,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手头上所收集的传说与异说倒有多个,这里列出几个供大家参考。
        一、传说源自“狗母”。以前一个泰国华人人力车夫见一狗母死于道旁,将之埋葬后忽然发达,他认为是狗母显灵,因此建庙供奉之,名曰“狗母宫”。因为是狗母,因此不塑造像,而且编造是“狗王爷”。后来一位读书人认为名称不雅,建议改曰谐音的“斗母宫”,狗王爷改为谐音的“九皇爷”。从此斗母宫的九皇爷就流传到东南亚各地了。
        二、传说源自九位抗清义士。这个传说传布整个东南亚,几乎人们都深信不疑这是九皇的由来。而且言者故作神秘,要大家守密不可外传。传说反清复明的义士们在福建抗清(一说是九个劫富济贫的海盗),其中有九位被扑并于九月初九杀死于海边,惟死后冤魂不散,作乱地方。最后朝廷赐封为“九王爷”,并以王舡送出海外,漂流到东南亚,被人们接获而立庙供奉。所以在中国是没有“九皇爷”之神明信仰。如今我们所见到的仪式,如九皇庙前立杆点燃九盏灯,就是纪念九个义士的首级被挂在杆上示众(其实是北斗九星灯);在海或河边迎送神明,就是纪念其就义的地方;不造神像,乃九个义士被斩首无像之故;绑头巾穿素服,涵义着为他们带孝之意……。
        绘影绘声的传说,无非凭空捏造之附会。我揣测为会党中人利用北斗九皇来纪念洪门会的五祖(或万云龙),故秘而不宣,虚构九个义士以隐瞒真相。这些,还待进一步的考证。
        三、异说源自古代九个传说人物。泰国普吉内杼斗母宫谓九皇大帝乃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九个人物——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顸、帝喾、尧、舜及夏禹。把九个毫无瓜葛的传说人物当作九皇大帝,实在是荒诞不经。我曾拜访该宫,后来才知道是一位人士自己考证出来的,当我与他讨论九皇的由来时,他取出一本字典给我过目,字典里的“九皇”条目列明就是上述九个传说人物。真相大白,资料来源自字典,可是这本字典实在太旧太老了。所谓九皇大帝源自这九个人物,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如何进一步证明持九皇素与他们有关呢?可惜他的中文不好,难于沟通,所以没有与他作进一步的交流探讨。
        四、异说源自明末鲁王。邱新民著《新加坡寻根》谓,九王爷是明末鲁王朱以海,也就是明太祖第九子的第九世孙,民间称为九王爷。邱君引用资料以证明九皇大帝就是明末死在福建的鲁王。无独有偶,李庆年君也指出九皇大帝是明末的唐王朱聿键。惟他们的考证均缺乏证据,叫人难于信服。
                                                9          
        总括而言,北斗九皇并没有与朱聿键混淆起来,而是后者被李君牵强附会在北斗九皇信仰中了。九皇信仰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不仅福建的闽南,在广大中国的土地上,好多地方都有持九皇素之俗,有些地方几乎是全城百姓一起吃素。然而这种习俗在中国已经渐渐泯没,却为东南亚福建人给保存流传至今。我们无意间保存了中国古俗,是可以申请列为非物质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李君的论点含糊不清,一直在推论朱聿键死在福建的历史,以找出持九皇素的由来即源自朱聿键。可是在最后,却矛盾地说:“至于朱聿键是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被清军追上,他是否于九月一日被杀,才产生后来于九月初一纪念九皇爷的日子,则无从考究。朱聿键与九皇爷之间有着这么多个共同之处,人们崇拜的九皇爷,可以肯定就是朱聿键。”这边厢说无从考究九月初一是纪念九皇爷的日子,那边厢却说九皇爷可以肯定就是朱聿键,论点可谓含糊不清且自相矛盾!
        最主要的,还是无法证明九月初一至初九持九皇素与朱聿键有什么关系,不能证明这一关键,论点就站不住脚,也就无法令人信服!
        而且,传说中的东西,如天公诞拜甘蔗的传说,竟被当作由来。显见对于民俗文化的东西,李君尚是一知半解。须知民间里有着不可计数的传说,可要小心去分辨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