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平反海王的名号

平反海王的名号

在报章看到一则从怡保发出的讣告,逝者的祖籍为“福建省临安县”,明眼人都知道,那是“南安县”之笔误,因为福建省没有“临安县”。“南”与“临”在闽南话和华语均非谐音,但在粤语却属谐音,可见笔误者不懂闽南话,乃从粤语错误记音而来。
另一则也是怡保发出的讣告,则误将“福建晋江县”当作“福建增江县”。增江是我国吉隆坡区的一个地名,马来语发音谐音“晋江”,却因此“冯京”被误作“马凉”,真叫人啼笑皆非!
设使阁下是从事历史田野工作的话,就会发现因为不懂方言而闹出笔误之事,可谓层出不穷。诸如“东莞县”误作“东馆县”、“揭阳县”误为“洁阳县”……,甚至“萧”姓被笔误为“烧”,不仅在我国,在台湾也发现多宗萧姓被笔误为“烧”的例证。“烧”虽也是姓氏,但是个罕见姓(见《中国姓氏大全》页272
本篇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历史人物的名字、俗名与绰号被人们讹误译音之事例,他就是史上叱咤风云的“海王”。关于海王的名字与出生地点,报章在报导时,指其姓名为“陈坤宪”、俗名“阿蒙”、绰号“高佬”及诞生于瓜拉古楼(Kuala Kurau),这些完全不确实。
透过一些门路探索后,我终于揭开其秘,他的正确姓名“陈番城”、俗名“晚仔”、绰号“軂骹”及诞生于瓜拉牛拉(Kuala Gula)。另有一个名字叫“陈亚路”,是鲜为人知的化名。
番城此名鲜为人知,闽南语罗马拼音字为Huan Sia,把它译为“坤宪”的,应该是粤籍的新闻从业员,因为Huan谐音粤语的“坤”。它被阴差阳错地译作“坤宪”后,40余年来一直讹舛到今天,未见有人指正。我乃田野调时,遇到一位海王的亲密伙伴告知,方知悉此原名。海王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关于其俗名,我的调查所获是bbňg’a(晚仔)。此俗名不易拼音,故被人误拼为“Ah Mong”(阿蒙),这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谬错。因为人名后加上词缀“仔”,乃福建泉州人的习惯,名前词缀“阿”,为漳州人之俗。海王之俗名实在是名后词缀的“晚仔”,可非名前词缀的“阿晚”,而且“晚bbňg”与“蒙mong两者相去甚远,错得离谱。虽然后来受到漳州人的影响,有人称为“阿晚”,但记音为“阿蒙”也是不对的。海王是福建人,闽南语称呼长腿的人是“軂骹”(俗写罗脚),“高佬”一词又是粤籍人搞出来的,两者实在不可混为一谈。一般上,除了多数人称“海王”外,也有人以“海王晚”、“晚仔”、“軂骹”、“軂骹晚”来称呼他。至于其诞生地实为瓜拉牛拉,当地为祖籍福建同安之陈族人聚集之处。主要来自同安之前厝、后厝及庵后三个村落,都是同宗的堂兄弟们。从中国家乡南来的有7个兄弟,称“七岁仔”。嗣后庵后一支生了7名儿子,又分出“新七岁”一派,各房兄弟常见倾轧之事。至于瓜拉古楼则非海王之出生地,那里的华人,以祖籍福建同安王姓者为多。历史上,二战后霹雳沿海出了多位“海王”,他们横行不法,抢劫商船,俨如海上帝王,故称“海王”。晚仔是最后一位,也是唯一没有从事抢劫商船的海王。他是涉及谋杀案而受警方通缉,自1959年起亡命海上廿年,多次成功突破警方的围剿,因此被民间尊称为“海王”。他的罪名当然不能赦免,但他的名号呢?一错就错了40余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为海王的名号“平反昭雪”吧!
《星洲日报星洲广场文化空间》之联合专栏〈以笔为眼〉2003413
修订于
2006720日。文:李永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