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古代喪禮的飲食規制

古代喪禮的飲食規制

事死如事生的祭祀祖先,其中一个要义就是要我们尊重祖先。
正當我與陳成意在交流關于素食或葷食祭祖問題時,忽然冒出林素燕君的鴻文〈論祭祖方式和供品〉(1月13日《言路》版)。拜讀後發現整篇文章與葷素祭祖毫無關系,只不過在討論素食與慈悲不殺生。既然離題了,根本無需回應,可是我對其引經據典高談闊論的兩點感到興趣,所以才撰寫了本文。
一、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在某些素食宗教的書冊里也會見到這一段文字,往往都被主觀解讀為孟子提倡素食。事實上,這只不過是儒家“仁”的思想哲學,孟子不是素食者,他也一樣行儒家之禮以葷祭祖。就如提倡慈悲不殺生的釋迦牟尼,他本身也不是素食者。仁慈與素食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
二、《禮記》云︰“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林君解釋說︰“意思就是在父母服喪期間,在除服之前,都不吃肉和喝酒。”此句整句原文是“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為母,為妻。”應該解讀為“一年服喪期間不能吃肉,不能喝酒,是因為父親在世時為母親及妻子服喪。”林君不僅斷章取義,而且錯誤詮釋為父母服喪。
如果有人解讀這一句就是孝子得素食,那更大錯特錯,它與素食祭祖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與之相提並論就偏頗。這一句只不過是《禮記》里孝子飲食規制的其中之一,其餘尚有︰“在大夫的喪禮中,嗣子、家臣之長,眾孫都喝稀粥。屬下的眾家臣都吃粗飯、喝水……”、“下葬之後,嗣子就吃粗飯、喝水,但不能吃蔬菜、水果……小祥練祭以後可以吃蔬菜、水果,大祥以後才能吃肉。用杯碗盛稀粥喝,不洗手。用手從竹呂中取飯吃要洗手。到可以吃蔬菜時,用醋醬腌漬吃……”、“服期喪,頭3天不吃飯,然後吃粗飯,喝水,不吃蔬菜、水果。3個月後下葬,然後可以吃肉喝酒”等等。
《禮記》里的飲食規制分等級,也分輕重,古代的這些規制是要我們在失去親人時,不去享受美好的平時生活,吃,要吃最粗糙的;穿,要穿最粗糙的。而這種粗糙飲食並不等于素食,對于古代喪禮來說,素食也屬于“美味食物”,重喪期間連蔬菜水果也不可吃。隨時代的轉變,這些飲食規制漸漸淘汰了。
然而,林素燕君這邊廂置疑我是否要依據古代的祭祖方式,那邊廂卻斷章取義引用古代的文獻反駁我,自相矛盾。至于她提問的燒紙錢與是否要“依古”等問題,這些早在幾年前我就與讀者交流過,這裡不再重復贅言,請翻閱我的舊文章如〈回到2千500年去〉等等,就會找到答案。
還有陳愛梅君也發表〈尊重祭品準備者〉(2月1日《言路》版)參與交流,我只想說的是,其言論在祭祖方面就認為要尊重祭品準備者,另一方面,卻要我們尊重素食的佛寺和斗母宮,同樣自相矛盾。
我們看一項民俗,最重要就是它的背後意義。傳統祭祖的事死如事生,就是要我們學習“尊重人家”。如果不懂得此點,卻一味執自己的才是對的,那麼再討論下去就沒意思了。關于葷素祭祖問題,我的回應就到此為止!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0年3月2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