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打城破地獄

打城破地獄

汉传佛教出家人正在主持打城破地狱法事。图中为清亮法师,(1924-2010。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总务、财政暨副主席。照片提供:林良美小姐)
客家破地狱也叫“破沙”,以沙砌成两条龙及四座城池,最后由师父打破城门救出亡魂。(罗冠乐提供)
民間喪俗里有打城破地獄的法事,因為民間認為人遭遇橫禍而死者,魂魄就飄往地獄的枉死城去。為了將困在枉死城受苦受難的先人救贖出來,就有了“打城破地獄”的法事。所謂橫死者,包括被人殺害、車禍、意外、自殺等等非自然死亡的。
打城破地獄,簡稱“打城”,不屬于儒家的儀式,而是佛道二教的超度法事。
佛教的打城法事,乃自“目連救母”演變而來。相傳目連之母為人貪心,死後墮落餓鬼地獄,目連為了救母而硬闖地獄,把獄門打破救出母親。整個法事由和尚念經並帶領孝眷勇闖地獄,最後和尚以錫杖將紙糊制的四個獄城門打破,把先人救出枉死城。
道教的打城法事,則以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為主角。《泉州道教》云︰“……其寓意為城內亡魂,備受苦刑,迫切要求解脫出獄,救苦妙行道人發慈悲心,為了拯救受苦亡魂,急欲援引彼等出獄,無如獄吏堅執不肯,以此獄囚哀呼哭訴,救苦妙行道人激于義憤,乃破城而入,使之出獄……”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的神祗,根據蕭登福教授的研究,太乙救苦天尊的東方長樂世界淨土,類似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而地獄薦拔,則類似佛教的地藏菩薩;在人間的尋聲救苦,則等同于觀世音。所以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神格,可以說是佛教阿彌陀佛、觀世音、地藏菩薩等三神綜合體。尤其地藏菩薩的神格原本與地獄救贖無關,後來受到道教太乙救苦天尊的影響,才有了地獄救贖的神格。
打城雖然是佛道教的超度法事,其戲劇成分相當濃厚。廿世紀初葉,在福建泉州終于形成了“打城”的新劇種。
客家與廣府的傳統喪事也有破地獄的法事,稱為“破城”或“破沙”。根據居鑾萬豐壇客家道士羅冠樂說,客粵的破城儀式上趨向佛教,以目連救母為藍本。
羅冠樂說,儀式前,師傅先以沙砌雕成兩隻龍(以前多是做成一隻蛇,一隻龜),並在前後做4個沙堆,代表地獄四方城池,上面有個城門(地獄的四角城門),門下有個畫有五官的蛋,代表城門守護者,各個城門分別插上青、紅、白、藍4種顏色旗幟,黃色旗幟就插在龍的身上,五色旗幟象征天地五方。兩條龍的鼻子上各有一個蛋,分別寫上“龜”與“蛇”,代表地獄的龜蛇二將。破城儀式前,師傅帶領孝眷繞沙城(沙龍)請神,再領取並宣讀《赦罪書》,以赦免逝者的各類罪行(殺人放火等重大罪行則另當別論),最後才是破城儀式,做法時,會有兩三位師傅輪流縱身躍過燃燒的油鍋,並使其冒出團團烈火,寓意越過了地獄的刀山火海。之後,師傅再用錫杖打破沙堆上的城門及龍頭上的龜蛇兩粒蛋,寓意把地獄四角城門打破,也把兩位將軍擊退。這才正式把逝者魂魄救出,以加快超升的步伐。而孝眷則在儀式後往沙龍里挖取錢幣,整個沙城儀式也就寫下句號。
先人魂魄在地獄受苦難,可以通過僧道打破地獄城門拯救出獄,很有古代農民起義反抗封建專制政權的劫獄精神。因為橫死就被押入枉死城,實在毫無道理,為此而反抗非常有理。人們往往只看事物的表面,打城因此被人們視為迷信的東西。它的背後意義在灌輸我們對于不公平的待遇要斗爭,為我們的親人爭取幸福與美好;另一方面則教育人們不要動輒自殺(屬于橫死),那可要入枉死城受苦受難永不得超升。
《星洲日报·文化空间·田野行脚》圖文:李永球(2010年5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