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船頭的眼睛

船頭的眼睛

柬埔寨还可以见到船头的眼睛。(圖:李永球)
吴建成先生手持传统的“船目”。(圖:李永球)

如果跟大家说以前我们的船的前头是有一对“眼睛”的,相信很多人不是忘得一干二净,就是不相信有这回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船头的眼睛渐渐的在马来西亚消失殆尽,今天是难得一见了。
最近访问了马六甲一位造船匠,慢慢从他的口中问起“船目(船眼睛)”这个风俗。马六甲新建发造船厂老板吴建成,今年70岁,从十多岁开始学习做船。外祖父邵坚,从中国福建金门南来马六甲,就开始从事造船业,父亲吴海发来自福建惠安大吴,也跟随其岳父邵坚做船,最后自己创立“新建发造船厂”,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父亲逝世后,建成与兄弟接手造船厂迄今多年
吴建成指出,传统上认为人有眼睛,船也要有眼睛才对,所以古代的船只都有眼睛。不然船会“看无路”(看不到路而有危险),或者看不到鱼而捕捉不到鱼虾,因此就在船头安上双眼了。这对眼睛是木材做的,以三枝系上小红布的铁钉钉在船头两侧,眼睛钉得高,代表看得远,利于做生意;钉得偏低一些,则表示是往下面的海里看鱼虾,才能捕获丰收。有些人在钉眼睛时,会在眼睛后部放上几枚钱币,一起钉在船身上,祈求生意赚钱。钉船目时不需要什么隆重的仪式,不过必须择定吉日吉时。
以前的渔家有许多禁忌风俗,一旦出海补不到鱼虾,一些人会认为是眼睛钉得不好,成为“青暝船”(瞎眼船),便把船目敲掉重新安装一对新的船目。如今的渔家少了许多迷信,禁忌也相对地少了。
为何船头眼睛会消失呢?吴建成道出个中原因,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期间,当帆船改为机动船后,航行不仅方便,且自由快速,而且渔获增加很多。这时候,船目竟随着机动船的出现而消失殆尽了,不仅马六甲,霹雳、槟城、雪兰莪等地的船眼睛,亦是同样的逐步云消雾散。
他说,以前做的是木船,当时的船比较小,大约28英尺,单桅,平头船(船头是方形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开始将平头船改为尖头船,这么一改,利于乘风破浪,航行速度更加快,其他船家看到,就纷纷跟随把平头船改为尖头船。也在那时候开始,帆船被改为机器推动的,即在船内装上内侧发动机,船身改长大约40英尺长。机动船胜过帆船很多倍,无论是捕鱼或航行等等各方面,都极为方便自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相信“眼睛”会带来渔获的说法,逐渐被人遗忘,就这样的,船目逐步被淘汰了。
早期在马六甲港内有二三十户福建兴化人从事渔业的,均是单桅木板平头帆船,全被他们的船厂改为机动船,后来其他船家纷纷跟随步伐。
近廿多年来,新建发从造木船改为玻璃纤维,建成说玻璃纤维比木板更加坚硬,而且比较轻,航行更加快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木材愈来愈少,价格很贵之故。他说可以让大家以大铁锤来敲打,试试看玻璃纤维的硬度。一艘玻璃纤维船售价在十万元以上,大小价格不等,内侧发动机则采用啰哩车的引擎,价格也不便宜,一些人家购买较便宜的旧引擎。如今他们船厂制造的玻璃纤维船遍布南马及北马多个地区。
由于华人逐渐放弃捕鱼业,渔家儿女受到好的教育,均不愿意继承当个讨海人。当今以马来同胞居多。
传统的船头眼睛,不仅出现在华人民间,其实,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甚至亚洲西方等国家都曾经有过船目的风俗,当今多数淘汰,不过在柬埔寨还发现有船目的船,数量已经很少了。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専欄。圖文:李永球。(2017.1.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