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的大拜拜
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沿海的凯利岛(Pulau Carey),住有Mah Mery(简单翻译是山里的人,通称玛美里族)原住民族群。在一班艺术界的朋友带领下,我来到凯利岛的汶汶河(Kampung Sungai Bumbun)原住民村,采访当地的风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其中一个玛美里族就祭祀祖先神(Moyang),他们的祖先也是他们的原始信仰里最大的神明。
我们共参与了两场盛大的祭典。第一场比较旅游化,沿路有许多椰叶编织的装饰品,比如鱼等各种造型,各个形状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原住民们穿起传统的树皮衣,配上椰子叶编织成的装饰品,呈现了纯朴的原始面貌。这天是村落里,一年一度祭祀祖先与神明的大日子,只见高脚屋的神庙里供奉着祖先神,满地板的祭品,还有白蜡烛及甘文烟,进去膜拜者,跪在祭师前,他则以白色灰水涂在人们的额头及手上。外面有民族传统音乐表演,曲调类似马来歌曲,乐器有一面鼓、锣及竹筒敲击乐器,一把小提琴。旁边有女舞蹈员在跳民族舞蹈,还有几个男的头戴木面具跳起“傩戏”,动作滑稽,引人发噱。
家家户户外面都设有一个神台,他们说那是供奉本身家庭的祖先神之处,今天也是以许多祭品隆重祭拜一番。
过后再步行到附近另一个祭场,这里比较特别了。神庙的祭台同样有许多祭品,不过却有点燃了华人传统的红色香与烛,现场还出现了华人的香炉及金纸(大金)。
族人全盘腿坐在地上,坐在前端者都是祭师,他们没穿树皮衣,而是马来同胞的民族服装。膜拜仪式大同小异,信徒跪在祭师前,先以白灰水涂祭师的额头及双手,然后再由祭师涂回信徒的额头及双手,这种膜拜仪式会进行很长时间。在这里信众可以给祖先神上香跪拜。同样有乐队不时在奏乐,主要是小提琴、一个鼓及一面铜锣,有时候祭师会闻乐起舞,配合旁人唱起的“圣歌”,跳起民族舞蹈。
最后的仪式是撒圣水,祭师们逐一在一桶圣水前念咒加持,圣水里放了许多的花瓣及酸柑,过后祭师拿起一大把的椰叶沾上圣水向信众、祭台和祭品洒净,给地方上带来安宁及给大家祈福。过后就燃放爆竹及焚化金纸,外面有个砖块砌成的金纸炉,大家把金纸打开焚烧。可是他们是一张张拿起来烧,我天性“鸡婆”,就教他们一种简单方法,把金纸扫开成为扇形或圆形,这样比较方便火化。
这时候,一位女祭师过来跟我讲话,她以南马腔福建话与我交谈,原来其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原住民,她讲得一口流利的福建话。根据其说,她曾经受到人家的巫术陷害,后来拜了一位族中的巫师学习而成为一位祭师。另外一位年轻美女也以华语跟我讲话,原来她是嫁到族里的华裔少女,她懂得讲几种玛美里的语言,真的厉害。刚好福建厦门卫视也来采访,我接受访问,以福建话讲出当地原住民信仰与华裔民俗的交融混合。
一切完毕,祭品就供大家分享,这时候饥肠辘辘,我就不客气地吃了起来,食物的烹饪类似马来同胞,美味极了,真的感谢不已。一些男人在玩华人的“一枝”纸牌游戏。原住民的祭祀民俗是比较接近印度或印尼马来方式,如今受到华人的影响而有了金纸香烛,这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了,极大的因素可能是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的华裔带进来的,可見不同的传统原始信仰(不是宗教)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另外,当地原住民都会讲简单的福建话,因素是当地附近一带均是福建人聚居之处,在事业或交谊方面受到影响,所以都学到了福建话。
我们共参与了两场盛大的祭典。第一场比较旅游化,沿路有许多椰叶编织的装饰品,比如鱼等各种造型,各个形状都代表着一个意思。原住民们穿起传统的树皮衣,配上椰子叶编织成的装饰品,呈现了纯朴的原始面貌。这天是村落里,一年一度祭祀祖先与神明的大日子,只见高脚屋的神庙里供奉着祖先神,满地板的祭品,还有白蜡烛及甘文烟,进去膜拜者,跪在祭师前,他则以白色灰水涂在人们的额头及手上。外面有民族传统音乐表演,曲调类似马来歌曲,乐器有一面鼓、锣及竹筒敲击乐器,一把小提琴。旁边有女舞蹈员在跳民族舞蹈,还有几个男的头戴木面具跳起“傩戏”,动作滑稽,引人发噱。
家家户户外面都设有一个神台,他们说那是供奉本身家庭的祖先神之处,今天也是以许多祭品隆重祭拜一番。
过后再步行到附近另一个祭场,这里比较特别了。神庙的祭台同样有许多祭品,不过却有点燃了华人传统的红色香与烛,现场还出现了华人的香炉及金纸(大金)。
族人全盘腿坐在地上,坐在前端者都是祭师,他们没穿树皮衣,而是马来同胞的民族服装。膜拜仪式大同小异,信徒跪在祭师前,先以白灰水涂祭师的额头及双手,然后再由祭师涂回信徒的额头及双手,这种膜拜仪式会进行很长时间。在这里信众可以给祖先神上香跪拜。同样有乐队不时在奏乐,主要是小提琴、一个鼓及一面铜锣,有时候祭师会闻乐起舞,配合旁人唱起的“圣歌”,跳起民族舞蹈。
最后的仪式是撒圣水,祭师们逐一在一桶圣水前念咒加持,圣水里放了许多的花瓣及酸柑,过后祭师拿起一大把的椰叶沾上圣水向信众、祭台和祭品洒净,给地方上带来安宁及给大家祈福。过后就燃放爆竹及焚化金纸,外面有个砖块砌成的金纸炉,大家把金纸打开焚烧。可是他们是一张张拿起来烧,我天性“鸡婆”,就教他们一种简单方法,把金纸扫开成为扇形或圆形,这样比较方便火化。
这时候,一位女祭师过来跟我讲话,她以南马腔福建话与我交谈,原来其父亲是福建人,母亲是原住民,她讲得一口流利的福建话。根据其说,她曾经受到人家的巫术陷害,后来拜了一位族中的巫师学习而成为一位祭师。另外一位年轻美女也以华语跟我讲话,原来她是嫁到族里的华裔少女,她懂得讲几种玛美里的语言,真的厉害。刚好福建厦门卫视也来采访,我接受访问,以福建话讲出当地原住民信仰与华裔民俗的交融混合。
一切完毕,祭品就供大家分享,这时候饥肠辘辘,我就不客气地吃了起来,食物的烹饪类似马来同胞,美味极了,真的感谢不已。一些男人在玩华人的“一枝”纸牌游戏。原住民的祭祀民俗是比较接近印度或印尼马来方式,如今受到华人的影响而有了金纸香烛,这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了,极大的因素可能是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的华裔带进来的,可見不同的传统原始信仰(不是宗教)是可以和谐共处的。另外,当地原住民都会讲简单的福建话,因素是当地附近一带均是福建人聚居之处,在事业或交谊方面受到影响,所以都学到了福建话。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専欄。圖文:李永球。(2017.3.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