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登嘉樓的傳統喪禮


登嘉楼风俗,在棺木上摆放十二碗汤圆及十二枝蜡烛。(圖:李永球)
丧俗的糕粿之一“麻糍”。(圖:李永球)

登嘉楼首府瓜拉登嘉楼,住着许多福建人,郊区(山顶)有一种土生华人,大部分为福建人。他们的籍贯以福建泉州为多。在当地王锡文君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山顶一家土生华人家里去拜访。
余珠音本来是吉兰丹人,嫁到了登嘉楼后,也就成为登嘉楼人了。来到这里她就学习当地华人的风俗,尤其善于做福建人丧事用的糕粿。她说,登嘉楼土生福建人的丧礼,在一个人逝世后,先穿好衣服,衣服方面,除了传统寿衣外,还必须有“三角枕”(鸡枕),即三角形的枕头套,里面塞进金银纸钱,其上放一粒鸡蛋及一枝竹叶,然后给遗体头部枕着。意思是要逝者必须等到鸡蛋孵出小鸡,竹叶长大了,才可以与人间的亲人见面。其实这是间接告诉逝者,你已经逝世了,走到你的世界去,不需要留恋人间的亲人事物了。还有一副白色的“手套”,给遗体双手套上。一个“腰凭”,即是一个四方形的袋子,有一条绳子以便给遗体系在腰部,里面塞满纸钱。以及一块“面目”,它是一片椭圆形的白色布,旁有两条线,以供绑在面部。最后才是盖上印钱幡。
棺材里面得有一件“过山裤”(过岭裤),也是塞满金银纸钱,其实这件裤子一边必须缝错。不过登嘉楼的却是两边的裤脚处都缝死,完全穿不到了。它的作用是当逝者灵魂往死后世界去时,半路会有孤魂野鬼(流氓鬼)欺负他,讨过路钱,这时候他就把过山裤抛掷给他们去抢,因为裤子是缝错(或缝死)的,这些野鬼在抢穿裤子时,穿来穿去都无法穿好它,于是逝者灵魂就趁机离开,避免他们的骚扰了。
这些均是古老的风俗,尤其面目、过山裤及印钱幡等,仅在登州山顶区还保留此俗。
大殓后,在棺材上面摆上十二个空碗,由子孙们列队以勺子把红白两色的汤圆淘放入内,每碗间隔点上一枝蜡烛。不请僧道念经,就这样摆着祭拜几天(通常三天)。之后出殡土葬,出殡也没有敲锣打鼓乐队相送。接着回来安奉灵桌在大厅正中,这个地方本来是供奉神佛之处,但家里办丧事后,便把神佛暂时拿开,改为安奉灵堂直到对年或三年不等。
纸屋通常是在对年或三年之际,向糊纸师傅定了纸屋放在家里三天左右,当日拜祭之时才焚化。如今登州已经没了做纸屋的师傅,因此便从槟城请师傅到来糊纸屋,现今风俗也简化,改为百日拜祭时烧纸屋。
安灵的祭祀,主要为七日、四十九日、一百日、对年及三年,如今有些人家,在做对年当日或翌日,又做三年,马上“换红”转吉,丧事结束。直接把孝期缩短了。
丧事糕粿方面,计有门头(西海岸的面头粿)两粒、麻糍四包、马伊(马义)粿六或八粒、白龟十二粒、米糕一盘、发粿四或六粒。
与吉兰丹一样,丧事祭祀有分内外桌,内桌乃新亡逝者灵魂独享,外桌则宴请已故的亲朋戚友来享用。内桌的祭品为饭一碗、三牲一副、菜肴八碗;外桌饭八碗、三牲一副、菜肴八碗,其他尚有糕粿水果茶酒等等,外桌的份量都较内桌多。
福建人有“徛寿(站寿)”风俗,即在生前预先买下棺木,以待百年后使用。所谓徛寿,也是给有关者添福添寿,长年富贵。在登嘉楼,我们去拜访一家徛寿的老人家,他已经88岁,棺木就收藏在浮脚屋的地下。这种风俗在当今社会已经难得一见了。想不到登嘉楼的山顶地区,竟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光明日報·副刊《觀風問俗》専欄。圖文:李永球。(2017.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