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水月宮的觀音誕(二)

巡境遊行的觀音佛母大轎

 

上期提到水月宮的“拜朝”,一天兩次,時間是早上七點及下午四點。這是一般的祭祀,二月十八晚上,即十九日的子時,則為“拜壽”,儀式基本上與拜朝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在於供品比較多樣。供品加多了糕及水果,還有一大盤的炒壽麵。

糕方面計有:包、發糕、煎堆、黃薑糯飯(上有椰糖炒椰絲)、糯米糍(蔴糍。糯米外皮,內有餡,圓形,外面裹上糯米粉)等等。糯米糍當地客家話嘲謔為“核卵打粉”(hag lon da fun)。所謂核卵,即是睾丸的客家話,雖然粗俗了點,但十分傳神,像極了打上粉底的睾丸。黃薑糯飯,上有炒椰糖的椰絲,原為馬來同胞的黃薑飯,類似西馬的白色糯米“孵蓮蒂”(pulut inti)。炒壽麵在主神處是一大盤,斜插上十二雙筷子,其他神龕處小盤,六雙筷子。

拜壽由宮內謝國彪老先生先向神明拜請,說明今日慶祝觀音誕,並唱諾祈求云云。

拜壽祭祀觀音的“大壽麵”

二月十九日觀音聖誕之日,早上九點舉行“宮內行祭”。這是大型的祭典。共分三次,每一次先拜前殿,再到後殿,重複三次才完成。開始先鳴鑼七下(三下慢,四下快),重複三次,爐主頭家等人全體外出到門口,敲鑼打鼓請先生(謝國彪)來主持儀式。首先是擊鼓三通,鳴鑼三聲,起炮三響(放炮),全體集合在前殿跪拜,進行三獻禮。

謝國彪先生及兩位副禮生,即謝元川與王福仁先在前殿跪拜,行祼(guàn)酒禮,爐主及兩位副爐主也祼酒,全體到外盥手禮(以花水盥洗雙手),再到宮內跪拜上香,進行三獻禮,首獻是酒及冬瓜糖,次獻是酒及紅棗,三獻為酒及冰糖。接著由先生及兩位禮生以客家話宣讀“祝文”,最後獻祝文及金紙,把祝文焚化在觀音爐裡,金紙在化寶爐焚燒,並祼酒。再到後殿進行同樣的祭祀,不過不讀祝文。如此重複三次。最後敲鑼多響,燃放爆竹。儀式進行時,必須奏樂(直笛與胡琴),拜祭結束則敲鑼打鼓。整個儀式複雜隆重,多次重複跪拜。

觀音巡境的頭陣:引路王、執事牌、開道鑼

二月廿日早上則是熱鬧的觀音巡境遊行,一大早,大家都忙於準備轎子、香爐、桌子器物的工作。只有一頂有蓋子的半文轎,供觀音佛母乘坐。五頂為武轎,轎的靠背陰刻文字為天上聖母(三頂)、叔婆太與譚公仙聖。觀音轎頂部邊沿四周都糊上水月宮的黃色靈符,而武轎背後插上四枝三角旗,左右把手處各有一枝三角旗。還有一班人在宮外給折疊桌子上捆綁香爐,共有十一個之多。每個參與者必須繫上宮內提供的細紅布與符咒在手腕上。

一切準備就緒,就開始遊境。以“引路王”為首,他是一名壯漢,頭上及腰間綁著紅布,左肩斜披一條紅布,頭上紅布左右插上一對金花,手持一把紅布包裹的“尚方寶劍”,為觀音護駕阻擋凶神惡煞。接著是兩面執事牌“誠心齋戒”、“污穢勿近”,兩面“開道”大鑼,其後則為多名孩童手執三角或四角各種顏色旗幟。來自勞勿龍獅體育會天聖傳香的“官將首”緊跟其後,所謂官將首即從台灣學習來的民俗陣頭,陣員面上畫上色彩鮮豔的臉譜,服裝亮麗,手執各種不同的武器,動作威武,引人注目。再來是抬爐桌 ,每張桌子上有個香爐,前後各有兩個人抬動著走,沿街有香客持香膜拜,把香插進香爐內。過後,觀音佛母的大轎,在兩枝大日月扇及一枝涼傘陪同下徐徐而至,最後才是五頂武轎。

謝元川、謝國彪、王福仁以客家話宣讀祝文

走了布賴村大街,就到附近學校的草場進行集體膜拜儀式,共分兩組第一組是“布賴大眾”,第二組是“布賴婦女會”。祭拜儀式與“宮內行祭”一樣。在進行及離開草場時,遊行隊伍繞草場三圈,其中觀音轎是停在涼棚裡,供其他武轎朝拜的,也有將武轎抬高讓善信們從底下鑽過去祈求平安興旺。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56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