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為何在中秋節提燈?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國華裔不僅熱鬧慶祝,孩童也有提燈的風俗。中秋前,商店掛滿形形色色的燈籠,長輩們看中就買了給孩兒們在家點燈。上世紀的孩童喜愛成群結隊提燈走街,今已少見。中秋節提燈對於中國及台灣人來說,是感到莫名其妙的,因為中國的燈節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那才是觀賞花燈的節日。而中秋節的習俗是賞月吟詩,祭祀太陰星君及吃月餅。

         為何我國中秋節會有提燈風俗呢?此俗源自廣東,廣東人除了在元宵節有賞燈外,中秋節也是一個賞燈提燈的節日。請看下列各書的詳細記載:

         《中華全國風俗志》:“(廣州)八月十五之夕,兒童燃番塔燈,持柚燈踏歌於道,曰灑樂仔……柚燈者,以紅柚皮雕鏤人物花草,中置一琉璃盞,朱光四射,與素馨茉莉燈交映……”、“(廣州)在(中秋)節前十數天,用竹條扎燈籠及菓品鳥獸魚蟲,並各種慶賀中秋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之晚,燃燭於內,用繩繫於竹竿之上,高樹於瓦簷或天台之上,光亮燦爛,實與明月爭輝,有時並有童子提燈遊,沿街行走唱歌者。”、“廣州有豎中秋之舉……,飾以燈籠,富家所懸燈籠或至百數,砌成慶賀中秋等字,有用電燈者,高可數丈……”

         劉志文主編《廣東民俗大觀》:“東莞風俗,每年八月初一開始,婦女回娘家探中秋,外婆要給每個外孫一個柚子(東莞人稱柚子為“和睦”)。孩子的母親將柚皮剝開,用竹篾在裡面連接好,在外面刻上八仙、天仙配等人物,也有刻龍鳳、飛禽、走獸、魚蝦、花卉。再刻上些‘天下太平’、‘長命富貴’、‘大吉大利’、‘東成西就’等吉祥語……做成一盞柚子燈。中秋節前,兒童晚上挑著這種柚子燈,邊遊玩,邊唱歌,這就叫做‘遊耍睦’……進入民國,燈籠逐漸替代柚子燈,又引進番鬼燈籠(紙折燈)、燈球、火輪車、鯉魚燈,兒童以玩燈為主,唱為次。解放後,各種紙燈進一步發展,各種動物、植物、飛機、坦克、輪船等燈籠品種達數百種以上,每年八月初一到十五夜,東莞街頭巷尾,到處是兒童挑著各種各樣的燈籠遊玩……”、“(潮州)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竹篾,紮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裡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悠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佛山)八月十五豎中秋,家家戶戶掛彩燈的習俗由來已久。中秋節之夜……用竹竿將點亮了的彩燈掛起來,觀燈賞月……中秋燈造型千姿百態,有橙燈、四方宮燈、六角燈、鯉魚燈、蝴蝶燈、龍鳳燈、蓮花燈、以及孔雀、魚、龍、舟、飛馬等近百種花式,多用綢、剪紙、玻璃紙扎做而成。在彩燈下,一家人拜過月光後,便高高興興地一起品嚐月餅、田螺、雞心柿、菱角、柚子等果品……中秋佳節,各餅店為擴大宣傳,都不惜千金,訂製大型組燈裝飾門面。這些組燈多以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為題材,以人物和景物為主,如‘貂蟬拜月’、‘嫦娥奔月’、‘呂布戰馬超’等,配上現代燈光和電動技術,吸引人們前來觀賞,從而大作月餅生意。”




         另外,《中華風俗辭典》提到廣西靖西縣等地壯族的提燈之俗:“少年兒童用竹篾紮成兔子、蜻蜓、蝦公、蝴蝶等燈架,如今還有飛機、坦克、汽車、輪船等,用紗紙糊好,塗上顏色,燈膛裡插蠟燭。中秋之夜,持燈上街比美…… 

         廣東的廣州、潮州、佛山、東莞等地有著提燈賞燈風俗,最先是柚子燈,後才演變出各種不同材料及造型的燈籠。廣東先民南來後,也將此俗帶到東南亞來,所以我們才有了中秋提燈的風俗。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1年9月1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