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的台灣,到處可見到普度的大拜拜,除了私人住家及商店的私普,工廠、學校、醫院與神廟的公普,更是不勝枚舉。
私普方面,通常會在家門口或店門口擺上桌子,祭品擺滿,點上香燭祭拜,最後焚燒紙錢結束。祭品有各種水果(西瓜、火龍果、龍眼、木瓜、蘋果、橙、獼猴桃、芒果、香蕉等)、餅乾、糕粿(粽子、糕仔等)、三牲(或素三牲)、茶酒、花、罐裝飲料、罐頭、快熟麵、冬粉、各種零食等等。紙錢主要為銀紙及更衣、普度公金等等。桌下備有一盆清水及洗盥用品如牙刷牙膏、肥皂毛巾等。祭品最特別的是有甕菜(空心菜)湯,當地說法是“有心拜你,無心留你”,希望好兄弟吃了就離開,不要在陽間流連忘返,有說甕菜湯也是給他們喝的,祭拜過後就倒在地上。
公普多在神廟裡舉行,會有許多紙糊的神明如普度公、紙厝、紙船、沐浴亭、山神、土地公等,還聘請道長或香花僧主持超度儀式,現場豎立“燈篙”,若是三根竹子則為“三朝”,竹子下端以草蓆包裹著,上貼有黃色及黑色的符咒,其上一根橫擔也是竹子,會懸掛旗幟如主普旗、黑白大符咒、金色及銀色的古代方孔紙錢幣幡等。經過道長等誦經後,施食給孤魂野鬼,把一些祭品錢幣拋撒出去,善信們紛紛撿取。琳瑯滿目的祭品,最特別是牲醴:生豬、內臟、生鴨、生雞、生魚等。生豬頭部插上一對金花及掛一對“篙錢”、頭上頸項處插著一把殺豬刀、口含柑。通常可見桌底下會有一鍋麻油雞,那是供給難產而亡者的食物,蓋因祂們乏力及身流惡露而無法爬上桌。七月中元節是個大節日,超級市場裡也會售賣中元節的祭品,通常都是罐頭餅乾等物。
神廟普度在廟外設有天公桌,桌下以長凳墊高,兩邊綁上紅甘蔗,上掛高錢,兩邊的甘蔗葉尾繫在一起,形成圓拱形。前端有三個燈座豎立,擺設與年初九拜天公幾乎一致。
久聞明華園歌仔戲的大名,普度期間有幸觀看了一場。單單的一個“賀壽”扮仙,場面就夠隆重大型。演出方面緊湊,沒換場的停頓,可謂一氣呵成。服裝方面則有些霹靂布袋戲的新穎古怪的高領漢服,一般上傳統戲劇都採用明朝漢服,但他們也有漢朝漢服,那就很特別了。音樂方面有西方鑼鼓,沒有傳統的嗩吶,西方鑼鼓使用率很高,這方面頗為可惜的。
台灣普度祭品有甕菜湯,這是我們所沒的祭品。不過我們祭祖時,會有一碗青蔥湯,是供給祖先喝的,祭祀完畢也把祭祀的茶酒倒進去,一起拿到燒紙錢的地方,燒金紙時,把它繞個圓圈,表示這些紙錢是燒給祖先的,其他孤魂野鬼不得來搶奪。至於桌底擺上麻油雞,則是對於弱勢野鬼的一種關照,台灣的普度可謂細心周到。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10月18日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道教普渡也甚少看到三山齐聚
回覆刪除包子叠起来的包山还可以看见
饭团的饭山就几乎没有了
更何况是时菜山
(以前是各类蔬果扎在竹箩,
后来只剩下以雍菜为主)
謝謝分享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