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一種“乞龜”風俗,盛行於閩南地區及台灣,一般選在正月十五上元節,在宮廟舉行乞龜(米或麵粉等做的龜形食品),供人們乞求而食,以祈求平安健康或消災興旺等等。劉浩然著《閩南僑鄉風情錄》云:“元宵節期間,閩南僑鄉有向寺廟乞壽龜之俗……案桌上的壽龜各式各樣,小者直徑約有半尺,大者竟如簸箕,大部分是去年人們來此乞龜,今年製來還願的,而人們之所以來此乞龜,乃是祈求平安長壽,做生意興旺發財等……乞龜的程序是乞龜者先向神佛燒香,然後用老竹根劈開製成兩片腰子形的薄板信杯,舉高放下,看看佛爺是否允許你乞壽龜。而在焚香拜請之時,必須聲明如若今年乞得壽龜。明年將奉還規格大小若干個壽龜的許願,這種許願只能比今年所乞去的壽龜數量多而規格大,不得減少或縮小。如果所乞的是小壽龜,則可以當場吃食,如乞得大壽龜,則應待十六日過後才可以取回,而不論所乞是大龜或小龜,所許願明年奉還的多少和大小,均須一一在廟祝的專門賬簿上登記清楚,以便明年照賬奉還。”
元宵節乞龜在我國並不盛行,僅少數地方有舉辦。具有兩百年歷史的馬六甲保安宮在2017年組團到福建漳州平和縣三坪寺祖廟進香,當回到馬六甲宮內時,主神三坪祖師降乩(手轎)寫下“六月做乞米龜”即退駕回山。據理事雷寶權君稱,當時他們上網查資料,發現福建泉州、台灣及新加坡都有各種不同的乞龜風俗。新加坡與台灣有以一袋袋的白米疊成龜形,然後再分與善信們。後祖師再降乩指示“百家米納百家福”,以這種方式來分米。當年,宮理事們就首次舉辦乞龜,共有800包白米疊成龜的形狀,六月初一至初九一系列慶典,包括道長做清醮等等,最後一天將白米免費分派給予群眾,包括友族同胞。
2018年六月初一至初六日續辦,計有白米1600包,也有道長主持清醮,另外亦有神符免費供善信卜杯求取,只要卜出三次聖杯即可獲得一張。2019年白米有2000包,儀式如上一年。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肆虐,停辦一年。2021也因為疫情而沒辦,但到了年底疫情減緩,比較放鬆,於十一月初一至初六續辦乞龜,並作三日大醮,祈求消除瘟疫,卜求神符須三個聖杯,同時多了99隻鎏金小銅龜,供善信卜杯求取,也是必須三個聖杯。豈料三個聖杯可不容易卜到,99隻金龜直到今年六月才被求完。
今年六月初一至初六,同樣備有1800包白米疊成龜形,延聘道長做醮,最後一天分發白米予群眾們,今年的大符改為只需一個聖杯即可求取一張。
\
乞龜是福建風俗之一,通常是在上元節舉行,由神廟舉辦供善信乞求,由米、麵粉等材料做的壽龜(麵龜或鳳片龜),通常以卜杯來求取,明年得奉還所應允的若干壽龜。人們相信乞得壽龜回家闔家共嘗,可消災祛病,平安健康,或可祈求生意興隆、財源滾進、事事順利、事業亨通、貴人扶持等等。不過,也有是選在神廟神誕時舉辦乞龜,比如三月初三玄天上帝、八月十五福德正神等聖誕,廟方定做了許多壽龜,供人們卜杯乞龜,奉還的數目每座廟都有不同的規定,有的是一隻還一隻,卜不到聖杯就再卜,數目增加到還兩隻、四隻不等,直到獲得聖杯。
保安宮是近年開始舉辦大型乞米龜風俗的神廟,也是目前我國唯一的。這種以米袋疊成的乞龜盛行於台灣,甚至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物品疊成的,與傳統的乞龜(壽龜)有別,乃較後衍變而有的形式。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2年7月2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