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南北馬的香餅

南馬香餅,皮軟餡香

檳城香餅,烏糖為餡


         一提起香餅,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樣的餅?在霹靂太平,香餅有著千層皮,內餡是麥芽糖等。不過在南馬及北馬檳城,這可不是香餅,當地的香餅是另一種餅乾。一個“香餅”名字,卻是三種不一樣的餅乾,真的令人混淆,傻傻分不清楚。

         太平的香餅,也叫做馬蹄酥。黃種成、楊紀波、范壽春、芳佳味編著《廈門傳統美食·馬蹄酥》:“馬蹄酥,雅名‘含香餅’。是廈門、泉州聞名的佳點,同安的馬蹄酥最為著名。馬蹄酥原為唐代宮廷食品。相傳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回家鄉陝西省親時,攜帶馬蹄酥作為隨身禮物。鄉親們嘗後讚歎不已,經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心靈手巧的人,向隨行御廚學到製作此佳點點工藝。後來傳入民間,唐代開闢閩疆,這種宮廷佳點隨南下人員傳入閩南。馬蹄酥製作時將餅貼在豎爐上烘烤,餅呈馬蹄形,故稱。清代詩人方珪就寫過‘乍經而起還留蹟,不踏花歸亦自香’讚美馬蹄酥的詩句……它的原料是麵粉、白糖、麥芽、豬油,分酥皮餡等製作工序,揉合後貼在豎爐壁上烘烤。這種餅酥脆餡甜,開水沖泡後體積膨脹,所以也叫‘泡餅’。”由此可知,馬蹄酥也叫做含香餅。

太平、怡保、吉隆坡等地的香餅,原名叫做馬蹄酥


         檳城的香餅,其外形類似豆沙餅,內餡是黑糖。太平勤香頭家汪永平說,香餅的皮屬於千層皮,即以油皮混上酥皮做成。油皮——麵粉、蔥油、糖及水混合搓成;酥皮——麵粉及油混合搓成;然後油皮酥皮再多次重疊,經過減酥即成千層皮。內餡成分是黑糖、麥芽、椰糖與麵粉,先以黑糖水煮,後放麥芽及麵粉攪拌即成。他經過改良,出產的香餅不再是千層皮,而是單層皮。他說太平的香餅,其實正名是“馬蹄酥”。不僅太平將馬蹄酥叫做香餅,甚至傳播到怡保、吉隆坡等地也是採用這個名稱。而檳城香餅在太平被叫做“烏糖餅”。

         至於南馬馬六甲、森美蘭及柔佛的香餅,則是永春香餅。馬六甲一家香餅的包裝紙寫著成分:麵粉40%、油20%、花生30%、水3%、鹽2%、蔥頭5%。而福建永春原鄉的香餅成分:皮——精麵粉、菜籽油及少量白糖攪拌而成,餡料是糯米粉、白糖、金橘、冬瓜及蔥頭油等攪拌而成,皮與餡按13比例搭配。所以永春香餅是皮薄餡多,馬來西亞的皮較厚一些。

         檳城與南馬的香餅是完全不一樣的餅乾,餅皮餡料更是迥異,外形也不同。因此,南北馬不一樣的香餅,加上太平與中馬將馬蹄酥稱為香餅,的確引起混淆。比較適合是平怡隆等地的香餅,用回馬蹄酥,而南北的香餅,檳城可稱為“烏糖香餅”,南馬則叫做“永春香餅”,如此分別就明朗化,當然各地依然可採用當地名稱。

         馬蹄酥傳到東南亞歷史頗久,馬來半島在清朝末年就有餅家生產馬蹄酥,而印尼則由福建船運過去,以清朝光緒年間做背景的繪圖閩南語長篇小說《夢棋緣》裡描述印尼馬蹄酥的情節:“……叫伙計:‘泡普洱!另外,有同安縣馬蹄酥餅也無?’伙計說:‘人客,馬蹄酥餅冬天才有。南洋水路遠,若是天時熱,酥餅運到,容易變味不好喫。本地精製的綠豆糕,土豆仁糕,好不好?’翁允吉說:‘先用碟仔揀幾塊來喫看,好喫再叫。’伙計進去了。鄰座有一個汕頭人好奇地問:‘馬蹄也會做餅喫是不是?’翁允吉笑著說:‘朋友,不是啦。是麵粉麥芽糖做的酥餅,手藝特殊,非常好喫,圓圓扁扁像馬蹄底那麼大,所以號做馬蹄酥。’汕頭人頷首微笑回過頭去,阿戇伯亦笑著說:‘講起咱閩南最出名的馬蹄酥,我就想起你們蚶洲人許瑤洲一個極有趣味的故事。許瑤洲是本朝五年的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某一回上北京,帶了馬蹄酥做禮物去送伊的鄉前輩。另日,剛好伊的上司找那個鄉前輩坐,喫著餅,大大稱讚好喫,問是哪裡來?鄉前輩直講是許瑤洲所送。想不到,這個上司竟然銜恨,怪許瑤洲這樣好喫的餅,因何送別人不送伊!到了年終大考,許瑤洲的詩內有一字失檢,於是藉故罷去許瑤洲的館職。後來許瑤洲有一首自嘲詩,詩中有『莫教糕字負劉郎』一句,就是指這一樁怪事咧!哈哈!’”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2年3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