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舊縣村黎氏宗祠,掛中舉宗親牌匾 |
廣西陽朔風景旖旎,大自然景色美不勝收,來到此地除了觀賞印象劉三姐,喀斯特地貌更是引人入勝。話雖如此,我還是給傳統的民居給吸引著,而走了舊縣村、小青山村與龍潭村三個古村落。
舊縣村保存著許多古民居,青磚高牆,屋脊上翹有簡單裝飾,如卷水紋等。有一座“黎氏宗祠”,面寬三間兩進中有天井,大門處有門當與戶對。大門上黎氏宗祠匾額四個大字,門邊有副對聯。匾額旁有數個牌匾,大字鐫刻著“進士”、“文魁”、“武魁”等,其中一個進士匾文字:“刑部員外郎兼翰林院檢討提督廣西全省學院加二級紀錄七次祁貢為‘歲進士’嘉慶拾貳年歲次丁卯季冬歲貢生黎近良立”。高中者也被鄉人立起“旗桿石”,石上刻寫其名及考獲的功名以及年份。黎氏家族人才輩出,其中黎啟勳、黎行恕有立碑紀念之。
《啟勳公傳略》石碑記述,黎啟勳是清末人,中舉後擔任縣長廉潔奉公,辦高等小學供男女生入學,參與編撰陽朔縣首部縣志等等。黎行恕則是抗日將領,其碑記簡史詳述他曾任第四集軍少將參謀處長、第四十六軍中將軍長等職,指揮並參與台兒莊等戰役,抗戰勝利後,乃中國在海南島接受日軍投降的首席代表。
![]() |
小青山村履祥門建於1856年 |
小青山村入口處有座小城閘門,古樸中顯出年代感。城門石匾額鐫刻“履祥門”,咸豐五年十二月初七日(1856年1月14日)立。碑文敘述:“……閘門之設,原所以安內而禦外也,自甲寅夏初,賊匪倡亂,闔邑慘遭蹂躪,田無可耕之土,人無不破之家……更築城建閘,名曰履祥……視履考祥焉。並將捐助芳名勒石以誌不朽云……”原來建造城閘門,是為了防匪患。碑文的視履考祥出自《易經》履卦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意思是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中,可預測到禍福吉凶,如行善者會招來好的回應。
![]() |
小青山村的舉人牌匾與門當 |
小青山村面積不大,有青磚房,也有土坯房,狹窄的石板路,木板門上突出兩個戶對,造型特別的是左乾右坤兩個卦象。這裡也有進士與舉人牌匾掛在門楣上。
龍潭村(龍頭潭、龍潭古寨)房屋造型大同小異,不過一些富裕人家的建築較為華麗精美。也有進士、文魁的牌匾及旗桿石,年份如清朝道光、嘉慶等等。可見早期人才迭出。這裡姓徐的多,有座徐氏宗祠。可是門戶緊閉。在此走著之際,忽然冒出一位老先生熱情帶領參觀,接著導覽整個村落,各種建築特色典故,歷史人物瞭如指掌,滔滔不絕,倒背如流。老先生賣力導覽,當然得打賞一些給予“喝茶”潤喉一番,
![]() |
龍潭村徐氏宗祠 |
不過他也不勉強,可謂皆大歡喜。
![]() |
龍潭村道光年間旗桿石 |
此處建築特色是門當戶對並列,門下左右各有一個方形小門當,戶對造型多樣化,雕刻精湛。屋脊上有卷水磚雕,也有一些動物如小獅子等等,外牆石窗戶造型不一,顯出工匠的精巧技藝,房子內部多為木結構的建築。
走了三處古村落,喜見到廣西古民居的特色,對於當地民居有了皮毛的認識,果然不虛此行矣!
《聲匯八方》八度空間華語新聞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5年9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