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南昌的銀信行業



 

   太平古打律有家老店“南昌”,乃黃則南(1902-1989)創辦於二次大戰之前,初期經營食油,即“南昌清香油廠”,二戰後改為“南昌銀信酒莊”,八十年代再改為“南昌酒業公司”。

所謂銀信,就是匯兌行業,即從我國匯款到中國家鄉,交到親人手上。在早期是個極為普遍的行業,通常由本地一些商家兼做這種生意,它們都是信譽卓越的老字號或大商行,從事此行業必須不欺不騙,誠信待客。南昌銀信行業大約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停止。

黃則南的長孫黃輝煌(1952年生)對於昔年的匯兌情況極為熟悉,他說以前是人民幣十元兌換馬幣十三元多,人民幣大於馬幣。一般上顧客來到南昌匯款給中國鄉下親人,他們多數是不識字的文盲,他就按照他們的意思先協助寫信,並註明匯了若干的款項給親人。他們收集了這些匯款及信函,就寄到檳城的“福建銀信公司”,再從這裡寄到香港,最後由香港轉入中國內陸有關的地址收信人手裡。鄉下親人收到信及錢後,也是托人寫信給馬來西亞的親人,說明收到信及錢了云云。他們通常在信裡以蓋手印或畫一些簡單的圖案如魚、花等為憑,這些都是他們親人之間早就私下說好的秘密。

中國复函寄到南昌,他們會根據姓氏而投進店裡自製的“百家姓”箱裡,箱子設有多格,寫上主要的百個大姓氏。百家姓以外的少數姓氏,就隨便放在一個地方。顧客會按時到南昌取信,就根據姓氏尋找記錄簿裡的號碼,對上了,就請顧客領取信件並蓋手印或畫一些簡單圖案為憑,他會發出一小張紙條證明信件已被顧客領取。然後黃輝煌得做翻譯工作,把內容詳細詮釋給顧客了解。由於顧客絕大部分是福建人,所以他都以福建話做翻譯,後來其祖父叫他學習潮州話及廣府話,以應付少數不同籍貫的顧客。

他說,信的內容多數是一般的問候與家事。如去信給中國親人就寫寄了若干款項,收到請回复,家裡親人身體可好嗎云云。來信多數寫明款項若干已收到,孩子已經長大了,父母身體如何,家裡還是貧苦云云。


整個匯款服務,他們只收取顧客一塊錢的手續費。而且得對面匯率的虧損問題。通常匯率起就賺,落就虧。匯寄到中國鄉下的款項通常不會很多,偶爾一些太平郊區漁村來的顧客則會匯比較多的錢,匯款最多的是一些廟宇匯到鄉下祖廟去。

南昌營業時間是早上七點開始直到晚上八點半休息,其祖父若要到戲院看戲,通常是看晚場九點那一場。南昌從最先開始的椰油,再逐漸轉變為酒業與匯兌業。輝煌指出,他年輕時代的南昌,共經營四大行業,即酒(各種中西色酒)、銀信、補品(參茸燕桂等)、繩子及網。

補品有高麗參、長白山人參、洋參、鹿茸、燕窩、珍珠、海馬、虎鞭、虎膠、虎姜等,高麗參是韓國貨,鐵盒包著木盒,一盒裡的高麗參大小不一,或五、六……十、廿根不等,愈大愈貴,售價兩百多元。許多補品都是現場切割售賣,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繩子是蔴製的,後期改為塑料繩,用於修補網用。網則用於捕魚蝦,如手網、圍網等,馬來同胞購買者多。

南昌的銀信業從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五十年代中國共產黨當家後,銀行無直接匯款服務,私人界的銀信行業勃興,南昌便搭上此列車。八十年代初,政府禁止民間私人的銀業及銀信行業,一切必須通過銀行處理。政府取消了所有銀信執照後,南昌也就停止了這個傳統行業。到了今天,南昌僅剩一門酒業還在經營。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3年7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