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海南喪禮的祭祀(下)



 

         紙錢方面,最先燒化給祖先,然後才是逝者。燒到差不多要完了,才燒化帶路人的紙錢,若是先燒他們的紙錢,擔心領了紙錢先走一步,不等待帶領逝者回去。帶路人的紙錢必須兩份,一人一份,每人各有一件引路衣,那是古裝無領無袖的工人服。

         紙糊的明器方面,一七燒包袱,內有衣服鞋子。其實每個七都須有衣服,讓逝者每次回家都穿新衣。二七燒皮箱或公事包給男逝者,女逝者燒手提袋。三七、五七、七七等七旬均為燒衣箱,多少個都行,衣箱必須附上扛箱的繩子及木棍。男三女五的大七,就得準備一個衣箱給祖先,裡面有紙錢及十二件衣服與十二雙鞋子,僅此一次是有燒衣箱給祖先。

         逝者生前留下的衣服,每次做七就取出一套他生前穿過的衣褲,放在紙錢上面焚燒給他,以便他來認領。

         若有燒衣箱,就得奉祀“扛箱人”,在門口處擺一長凳,一對凳腳在屋內,另一對凳腳在屋外,祭品有飯、肉、酒等,筷子各有一根,不讓他們快速吃完,不然吃飽就走,不等逝者就先回去。給他們的紙錢也是在最後燒化,也是擔心他們先跑一步。

       “大七”(男三七女五七),女兒得準備衣箱,裡面裝有各種紙糊的日常用品。如碗碟等等,均是燒給逝者。以前柔佛有個海南老先生精通喪俗明器製做,每逢海南人做大七,女兒得糊製許多明器如風扇、碗碟、電視機、涼椅等等,這些明器均寫在一張紙上,在靈前唸給逝者聽再火化。而且衣箱都有紙鎖頭和紙鎖匙,鎖匙焚化在逝者香爐裡,由他全權管理,衣箱則暫時由祖先代管,直到三年祭後才歸還給逝者。老先生逝世後就沒人做了。

         七七(四十九日)祭後“除靈”拆除靈桌,逝者的香爐就“升高”,放在祖先神主牌的附近,無須再每日捧飯。

         百日祭與對年(一年)祭,與做七的祭祀一樣,在前一日傍晚特地再捧飯,通知逝者明日(晚上十二點後)做百日祭,請回家受饗吃飯。再把一些祭品擺在桌上“等七”,十二點才進行祭祀,同樣是祖先一桌,逝者一桌。同樣得祭祀帶路人,扛箱人則視有無衣箱而定,無衣箱可以不祭。糕粿方面比較隨便簡單,不需再蒸大筐的糕及年糕,通常是小糕如海南“意粑”(類似娘惹粿的粿哥芝)、包、發糕等等。

         到了三年祭(僅是24個月,不是36個月),是在逝者逝世的正日進行。時間是早上七八點開始祭祀,不再是晚上半夜膜拜。同樣是設兩個供桌,一桌祭祀祖先,一桌祭祀逝者,祭品與對年祭一樣,必須有衣箱,不再設位祭祀帶路人及扛箱人。因為逝者滿三年,已經成“祖先之神”,可與祖先合爐同祀了。




         三年祭可延聘道士主持,或者孝眷們也可自行處理。先將逝者香爐放在祖先香爐之前,兩個香爐以紅線繫綁著,男兒們一起把逝者香爐的香灰舀三次進祖先香爐裡,再分三次取逝者香爐的線香,每次取一枝插進祖先爐裡,然後卜杯必須出現“陰陽聖”(或三次聖杯)三種杯才算合爐成功,不然繼續重複直到成功為止。三年祭後,由凶轉吉,以後的忌日祭祀逝者,無須再另準備一桌給祖先,因為逝者滿三年已經成為祖先之一,不需要祖先陪同回家了。

         縱觀海南祭禮,保存著儒家“事死如事生”的觀念,通過每天捧飯祭祀如生前一般對待之,逐漸減少捧飯以接受逝者已故的事實。再者,對待逝者宛如一個孩童的新生,必須由祖先照顧陪同,三年成為“祖先之神”,就可以獨立自主。祖先擔心他不會理財,就暫時性代為保管衣箱,三年後才歸還給他。擔心新魂認不得回家的路,則點燭照亮,還有帶路人領回家,對待新魂彷彿一個新生兒似的關懷。華夏文明沒有地獄,也沒有輪迴,生前與家人住在一起,死後是與祖先永遠歡聚在天庭,所以華夏文明最人性化,深具人文關懷。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文:李永球,圖:楊全運。2021年8月2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