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入學禮



古代中國有入學禮,那是幼年的學子在進入學習階段前,先來一場入學禮才正式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入學禮主要是祭祀孔夫子及拜師儀式。老一輩的福建人常唸道“一拜聖賢孔夫子,二拜先生來為師。”,就是入學禮的最佳寫照。

近年來,馬來西亞華夏同盟會積極在學校推動入學禮,今年有幸參與霹靂瓜拉牛拉的育華小學主辦的入學禮,共有名一年級的學生參與

整個儀為:請聖、新生入堂禮、主禮官為新學子指聰點明、拜師(大成至聖先師)、開筆禮、行謝禮、恭送大成至聖先師、出堂禮。

請聖(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上座,即恭請至聖先師蒞臨現場見證學子們的入學,孔子被尊崇為萬世師表,是後人學習的榜樣。入堂及出堂禮,是學子們兩人一對出入學堂,雙方得互相多次行揖禮,如此繁複的行禮,可去除人的一些習性或傲慢指聰為主禮官教導學子們以雙手捏耳唱:“聰,聰,用耳朵”;點明是主禮官以毛筆蘸硃砂,為學子們在額頭點上“聰明記”,主禮官唱:“某某某,請記著,用好眼睛和耳朵,專心致志,成為聰明的好孩子”。拜師就是主禮官引領學子們唸《拜師文》,然後學子與家長一起跪拜至聖先師。開筆禮為主禮官以毛筆教導書寫“正”,引領學子們唱誦“正,正心;正,正己;正,正直”、“正,正心誠意;正,正己守道;正,正直無私”,然後學子們在紙上書寫“正”字。行謝禮是學子們向主禮官及父母長輩行謝禮,最後恭送至聖先師,再進行出堂禮就結束。


孔子像前供奉的有三牲、三杯爵(酒)、肉乾、三種水果、紅龜、松糕、紅棗(早日高中)、紅豆(宏圖大展)、蓮子(苦心教學)、龍眼乾(桂圓。啟竅生智)、芹菜(勤奮)、蒜仔(大蒜。精算)、青蔥(聰明)與豆亁(做官)等。古代拜師時,得準備束脩六禮給老師,主要為肉乾(謝師恩)、芹菜、龍眼乾、蓮子、紅棗、紅豆等。

入學禮,就是要學子們從此放下遊戲心態,步入學堂認真學習,學習知識、文化、科學、數學,以及做人的道理。

入學也叫“入泮”。《辭海》之“泮宮”條目謂:“亦作頖宮。西周諸侯所設大學。《詩·魯頌·泮水》:‘既作泮宮。’……”;“泮水”條目謂:“古時學宮前的水池,狀如半月形《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鄭玄箋:‘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廱,諸侯泮宮……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在台灣的文廟,尚可見到“泮池”,告示牌云:“古時書院招收學生,先由老師帶領學生遶池三圈,學生若撿芹菜三斤,即收為學生。池旁種芹菜,代表勤勞,勤學。若有人中舉,泮池就搭燈籠竹橋(登龍-代表登龍門),由老師帶中舉學生走過燈籠橋到文祠祭拜叩謝文昌帝君”



泮宮也叫頖宮。《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天子命令諸侯興辦教育,然後諸侯才得建立學校。小學設在國君宮城南方左側,大學設在近郊。天子的大學稱作辟廱,諸侯的大學稱作頖宮。)(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


《禮記·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獲得知識,誠意為誠實自己的意念,正心就是端正自心(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從這些一步步開始學習,最後達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人生就是入學後,從格物與致知開始。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文:李永球,2024年3月2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