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桌分上下兩層,三對蠟燭,精美燭台有紙糊麒麟或花卉,兩個香爐,一對三界燈。 |
農曆正月初九,在馬來西亞是個大節日,華裔們熱烈慶祝“天公生(福建話,生即生日)”,也就是玉皇上帝的聖誕日,祂的全稱為“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亦稱玉皇大帝、玉帝、玉皇等等,福建人通稱天公。天公近年被人們誤為“天宮”,福建話的“公kong”與“宮kiong”不同音,華語及一些方言則同音, 因此就把天公給誤作天宮了。大家必須清楚,我們拜的是神明的天公,不是建築物的天宮。拜天公時間是在年初九子時,彼時還是年初八晚上十一點至年初九凌晨一點,因此近年也被誤為天公生是在年初八,實際是年初九。
由於福建人隆重慶祝天公生,人們誤以為天公誕是專屬於福建人的節慶,其實不然,在中國大地,許多地方均有慶祝天公誕的記載。
上述資料說明了中國很多地方盛行慶祝天公誕,尤其是道觀裡道士們立壇設醮拜祝玉皇上帝聖誕。所以天公誕不僅僅是福建人的大節日,也是泛中國的節日。在馬來西亞,拜天公一直在福建人社會盛行,非福建籍的潮州、福州、仙遊(興化)等也膜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客家、廣府紛紛跟風拜起天公,主要是受到拜天公的熱鬧氛圍影響,後來也了解到這是玉皇聖誕日,並不是專屬福建人的節日。當今可謂是國內華裔們熱烈慶祝的一個節日。
《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净德,王后寶月光,婚後無嗣,下詔請道士們於宮殿設壇,廣陳供養,六時行道,半年後,夢太上道君安坐龍輿抱一嬰兒,遍身毛孔放百億光照宮殿,王后心生歡喜,恭敬長跪,接收此兒禮謝道君。一年後,於丙午歲正月初九午時誕生太子於王宮。幼而敏慧,極為慈善,常將國家庫藏散施予窮困鰥寡孤獨無依者。父王駕崩後,太子俯念浮生,捨其國予大臣嗣位,於普明秀嚴山中修道功成,前後歷四次八百劫,共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證金仙。
《中華道教大辭典》“玉皇大帝”條目有詳細的介紹,引《皇經集注》講述玉皇歷史,與上述書中所言一致,也是光嚴妙樂國國王净德與王后寶月光無嗣,太上道君抱嬰而於丙午歲正月初九午時誕於王宮云云。並引用多本書籍云“蓋玉清為教門之尊,昊天(玉皇)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玉皇者聖中最尊,神中最貴,諸佛聖師,萬天帝主,故尊稱曰玉皇”。這表明玉帝在天統率神、聖、佛、仙;皇帝在人間統攝中國傳統的祭神、儒、釋、道。道教的玉皇大帝在宋徽宗以後與中國古代昊天上帝崇拜合為一體,而在此後的歷代皇帝的祭天盛典依然為昊天上帝,不過在世俗民間逐漸以玉皇大帝為其至上尊神。
上述書籍在在說明玉皇上帝誕生於正月初九,原是一位太子,經過修行得道成仙,並且成為玉皇上帝。而佛教界一直有個說法,指玉皇上帝只是印度的“帝釋天”,還在六道輪迴裡,並不是佛。這種牛頭套馬嘴的態度很要不得,畢竟玉皇與帝釋天是兩種不一樣系統的信仰,玉皇已經得道成仙,而華夏古老文化裡頭沒有六道輪迴之說,那是印度的信仰文化,不可混為一談。所以帝釋天與玉皇上帝根本是兩個不同系統的神明,這好比西方的龍是邪惡的,中華龍是祥瑞的,以西方的論點來認定中華龍也屬於邪惡的,就是偏頗不正確。
第一個傳說不符合傳統的“禮”,鄉里有親人傷亡了,怎麼還會有心情慶祝拜天公呢?第二個更加荒誕不經,只要用脚趾頭想一想就會明白,這個傳說根本是虛構的,且帶有嘲笑成分。當用耳朵聽到一個人說他自己是“狼”時,難道不會用眼睛看個清楚嗎?難道那些北方軍人只會相信耳朵聽到的,不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嗎?他們真的笨到人跟禽獸也分不清楚嗎?
根據道教經典記載,年初九是玉皇上帝聖誕日,福建民間熱烈慶祝的是天公誕。福建人逃難甘蔗園只是傳說,毫無歷史根據。為何有這個傳說,那是先賢們的智慧,他們為了世世代代記住清兵在福建大屠殺,就虛構出避難甘蔗園的傳說,並附會在天公誕裡,這樣後代們就會在天公誕時永遠記住這個歷史事件了。所以,先賢們要我們記住歷史,反抗暴政,這是愛國護族的精神傳播。至於以甘蔗拜天公,老一輩有說,甘蔗帶葉連根拔取,整棵有頭有尾,象徵做一世人有頭有尾,有頭無尾即為晚年淒慘。甘蔗整棵從頭甜到尾,象徵新的一年從年頭甜到年尾,甜代表好運幸福。
麵線雞蛋——雞蛋水煮染紅,麵線有煮熟也有不煮,這是給玉皇上帝祝壽的聖品。在焚化金紙時,通常把蛋殼剝下一起燒。
水果——選取五種水果,也可超過或少過五種。即從下列裡挑選:香蕉、柚子、橙、蘋果、黃梨、梨子、李子、西瓜、火龍果、葫蘆匏、石榴、啤梨、哈密瓜、人參果、獼猴桃(奇異果)、桃子、柑、葡萄、芒果、桔子、佛手等,甚至有供上不能吃的黃梨花。水果大個如西瓜、柚子就採用一個,小個的通常以五個為主,均以紅紙糊貼裝飾之。
齋料——六種或十二種素料,即金針、木耳(黑、白、柴耳)、腐枝、甜竹仔枝、香菇、冬粉、髮菜、紫菜、花生、紅棗、龍眼乾粒、冬瓜糖、蓮子、栗子、柿餅、桔餅、蔬菜葉等等。馬六甲的十二齋,除了素料,也有麵粉做的數種形狀的糕點,通常都以小竹籤串起來,插在碗上,極為精緻。
湯圓——純紅色或紅白兩色的小粒湯圓,一般供三碗或十二碗不等。
茶料——數種甜的零食,即生仁糖(生仁、天公豆)、寸棗、塗豆(花生)糖、紅棗、龍眼乾粒、冬瓜糖、麻粩、米粩、冰糖等,通常放在一個三格的木雕架上或裝在碗等器物裡。生仁、寸棗、塗豆糖等茶料放在三格架上
蜜餞——紅棗、龍眼乾粒、冬瓜糖、軟糖、果脯等,以小木枝穿過,插在木雕蜜餞架上。馬六甲峇峇採用不熟木瓜切割成花卉形狀(類似螃蟹),加上一些小粒果脯點綴。蜜餞做好了通常會裝飾以紙製花卉或春花等物,南北馬各不同。北馬一些地方有一種說法:若沒祭祀燒豬(葷品),可以不必蜜餞。其實這個說法不正確,拜素也可以供蜜餞的。中南馬的蜜餞多數放在碗裡,少見蜜餞架。近年北馬湧現一次性組裝的紙盒蜜餞架。
木瓜做成的花卉(似螃蟹)蜜餞 |
五獸——或稱糖塔、糖糕仙等。糖製品,以白糖溶化後,再染成紅色倒進木模具凝結而成,也有白色染紅點。五個一套,即塔、龍、鳳、獅、麒麟或是其他動物,吉隆坡有人做罕見的“九獸”。
甘蔗——連根帶葉甘蔗,繫綁在供桌兩邊或擺在大門處。須以三張小紅紙裝飾甘蔗上中下三處,上掛“高錢”。甘蔗象徵從年頭甜到年尾,節節高升,做人得有節氣。有些另外供上削皮切段的甘蔗,擺在盤子裡。北馬通常將甘蔗繫綁在桌子兩旁,中南馬則擺放在大門處,北馬會折斷蔗尾放在金紙上燒,中南馬一些人家不折斷。
茶酒——三杯茶及三杯酒,有些人家是供九杯或十二杯不等,也有三茶五酒,有葷品就得供酒。一些不泡茶,供上乾茶葉代茶或紅棗龍眼茶。
糕粿——紅龜、紅蟶、紅圓、紅桃、麵桃(壽桃)、麵龜(枕頭龜或壽龜)、米糕、芋草龜、榜舍龜、起酵龜、年糕、發粿、碗糕粿、包、菜燕、肉粽、飥糕、雞蛋糕等,或潮州的桃粿、酵粿,廣府的煎堆等。紅龜、紅蟶和紅圓,有些地方是不用紅圓而是紅桃,有些則將紅蟶(福建音than)叫做錢粿或紅牽(福建音kan),吉蘭丹的紅圓做成四粒、五粒或六粒一葩。壽桃為麵粉做成,內有餡。麵龜也是麵粉做,無餡,枕頭形或龜形,一些有“牽字”藝術。米糕做成一盤,糯米混合椰漿白糖做成,通常用於補運。吉蘭丹的米糕為黃薑飯(浮蓮蒂),配有椰絲或咖哩雞。芋草龜是以芋梗曬乾混合糯米做,餡料是半鹹甜的綠豆餡。榜舍龜為永春人的糕粿,也是半鹹甜餡。起酵龜是中南馬特有的糕粿。年糕通常是一個大的或大小多個重疊。發粿通常用一盤或十二粒,碗糕粿類似發粿,底部粗糙。上述糕粿中選取數種供品祭祀,每一種的數量以十二個為主,逢閏年則為十三個,也有採用廿四或三十六個不等,或可減半為六個、四個或三個不等,均是十二的倍數。近代有人家供以紅毛蛋糕,甚至出現了一些現代或新造型的糕粿。
菜碗餅——盛行於北馬,即十二或六小碗的餅乾。除了菜碗餅,麻粩、米粩與各種年餅等餅乾也可供奉。
牲醴——葷供品。大禮者宰豬倒羊,獻生祭祀。也就是殺了不煮生祭,時間過一陣,再砍下頭尾煮熟再祭祀一次。生祭是古代禮儀,屬於大禮,殺生祭祀是華夏文明的禮儀,所謂殺生造業之說,那是印度宗教的說詞,兩種屬於不同的文明,不可混為一談,所以殺生祭祀是神聖的禮儀。
早期一些人家只獻豬牲,通常都是自家飼養的豬公,從小就閹割,在其額頭寫上紅字“王”,養肥後宰殺連同內臟祭祀天公,嘴巴含一粒柑(代表心甘情願),過後再切割頭尾煮熟祭祀,這種祭祀方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就少見了。以前的雞也採用閹雞(雄雞),嘴裡含著雞心(代表誠心或心甘情願),背部或放煮熟的雞血塊等內臟,尾巴插上三根羽毛。迄今,還有少數神廟會採用豬羊生祭天公。
燒豬——傳統以來是獻生豬,燒豬本是廣府食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逐漸盛行以燒豬祭祀天公。原因是獻生豬很麻煩,過後還得煮熟豬頭豬尾再祭祀一次,其餘生豬肉還得烹煮,或分胙給帶孝沒拜的親戚朋友。燒豬就方便了,現場直接切斬品嚐,翌日再連同麵龜(枕頭龜)分胙給帶孝沒拜或沒拜燒豬的親戚朋友。一些人家採用燒乳豬。
三牲或五牲——通常取“海陸空”,即水鮮(河海鮮)、走獸與飛禽。水鮮如魚、蝦、龍蝦、蟹、魷魚、海參、龍蝦、貝殼類等等;陸地走獸如燒豬(整隻或小塊)、水煮豬肉(三層肉或豬腳等等)或豬頭及尾巴、豬肚、羊等等;天上飛禽如雞、鴨、鵝(鴨和鵝屬雙棲動物,也可當水鮮)等等。從上述選取三或五牲不等,若找不齊,可以雞蛋、鴨蛋或魷魚乾等替代,也有以麵條代表一牲。亦有採用供超過五牲的更多牲醴。
菜餚及飯——有些會供上數樣菜餚,吉蘭丹一座廟是十二道菜餚(葷素均有)及飯,供以飯實在罕見。亦曾在巴生見過供以芋頭,生蒜、熟麵(黃麵)及多種蔬菜等物。檳城也有供韭菜的。
以上祭品,都以“春花”剪紙裝飾點綴一般,春花分立式(插在供品上)及平面式(黏在供品上)。馬六甲及檳城的立式春花極為漂亮,太平多是平面剪紙,中馬部分地區只是一張紅紙貼在祭品,簡單極了。水果等某些供品的周邊以紅紙條裝飾一圈,比較精緻的是紅紙條上,再貼一條細金紙條點綴,極少數家庭尚保持這個傳統。近年出現了許多現代印刷品的春花。在馬六甲及吉蘭丹,有以染紅的冬粉點綴在一些供品上面。中馬大港一帶的潮州人,除了有簡單紅剪紙,供品上喜插上石榴葉。
供桌——通常是一張或數張八仙桌。最前一張以矮長凳墊高,象徵三界桌,桌腳有墊金紙。一些是最前端的為四仙桌(八仙桌的一半),以矮長凳墊高,其後為八仙桌,上桌下桌供品不一樣。
桌圍——也叫桌彩、桌帷。繡有八仙或龍鳳、麒麟、獅子、神仙、人物等吉祥圖案的彩布。一般繫掛在天公桌之前,也有說必須掛在桌後。桌圍只是裝飾品,如此才不會使到桌下空蕩蕩不雅觀,繫上桌圍就顯得好看多了。事實上,桌子前後都得繫上桌圍,這才是比較傳統且美觀的做法。
鮮花——數種不同顏色品種的鮮花,插在花瓶裡供奉。
香燭——香分大小,家中最大的長輩香最大,兒媳輩中香,孫輩小香。蠟燭通常一對大的,亦有用兩三對,插在精美的銅燭台上,另外有一對玻璃油燈(石寶、三界燈)下有美麗木架墊高,黃色油浮在上,下為染紅色的清水,紅黃分明,分外美觀。亦有供一盞普通的油燈。
高錢——黃錢、長錢。黃色紙錢,有剪切紋路,依照虛線紋路以剪刀剪斷,打開成為長形蓬鬆的多個紙條,以紅紙糊成三層,掛在甘蔗上祭祀。最後與金紙一起火化。當今的高錢印上許多彩色圖案,失去了傳統的味道。
斗燈——一些人家會供奉斗燈向天公祈求保庇闔家平安健康,消災解厄。木斗內放上白米、鏡子、尺、剪刀、釐戥等,再點上一盞長命燈普照闔家。
龍香——大枝香裝飾龍等動物神仙等,住家通常採用四尺、六尺、八尺龍香不等。亦有黃梨等特別造型的香。
天公座——盛行於中南馬的紙糊品,精湛的紙藝術,有樓亭八仙祥龍花卉等裝飾,有普通小型,也有華麗大型。近年逐漸傳播到北馬等地。實際上北馬神廟常見的是“天公亭”,而不是天公座。
紙糊品——傳統家庭會在燭台或供品上裝飾小件紙糊品,如麒麟、祥龍、八仙或花卉等,過後收藏,每年可繼續使用。
鼓吹——以前有民間藝人在新年或天公誕時,以嗩吶小鑼等吹奏喜樂,討取紅包,這叫做“噴春”(吹春),如今已不見。目前僅見於馬六甲一位江姓的峇峇人家,他邀請華樂老師謝培根吹奏嗩吶,他則敲擊一對極小的鈸伴奏。
天公誕補運
天公誕是個補運的好日子,家裡有多少人口,就購買多少“代人”(替身)。北馬代人分男女大小,男女性別易分,大小就的看此人是否已婚,已婚者行過上頭禮,才算是大人(成年人),採用大人的代人,未婚者到了一百歲還是用“小孩”的代人。所謂上頭禮,其實就是古代的成年禮。馬六甲僅分男女,不分大小。若是跨性別者,則看他個人意願要哪一種。在代人上寫上有關者的姓名八字地址等字,太平會多購買一尊男大人,叫做“擔柴米人”,負責擔來糧食給家人吃。檳城則以兩尊“貴人”前後扶持著家人,底部以一塊金紙墊高,祈望貴人扶持,黃金滿庫,事事順利。
太平將闔家代人放在天公桌下,檳城直接置於天公桌上,馬六甲擺在桌下之處。北馬通常供有一盤米糕(象徵團結)、油燈等,米糕上插上紅棗、龍眼乾粒或紅雞蛋等,可以只是一個或多個,或根據家裡多少人而插上有關數目,或有點上三枝香,一些會把代人擺成圓形象徵一家團結。然後有關者跪在天公桌前,旁人取他的代人在身前解三下,身後解四下。口念:“前三後四,好的來歹的去,保庇平安無代志,在家出外貴人扶持,做生意大趁錢……”完畢後,他向著代人呵口氣就結束。若人不在現場,可以衣服代替。最後把代人連同金紙一起火化。若有供紅雞蛋,把它剝殼,與金紙一起燒掉,剝殼代表金蟬脫殼、脫胎換骨,帶來好運。
傳統常見個體戶自家拜,也即家家戶戶各別在家門口祭祀。由於時代發展,出現了公寓組屋等高樓建築,拜天公方式也有些改變。最早出現集體膜拜是在檳城姓氏橋,那是因為家門口空間不大,而改為空曠地方集體進行。中霹靂也有一些街區採集體膜拜,至於吉蘭丹多數是湧往神廟朝拜。一些富紳人家,大事祭祀,供品豐富,廣邀親友參與膜拜,或邀龍獅表演,然後共同品嚐供品佳餚。公寓集體拜天公
當今檳城公寓組屋極多,集體膜拜紛紛出現,通常由居民協會組織起集體膜拜,或收取相關經費,租棚子桌椅,購買祭品等等,號召全棟居民參與。當然有些人家還是選擇在自家裡膜拜,原因如供品搬上搬下麻煩等等。若是公寓個體祭祀,一般把桌子擺在家裡,面向大門或擺在外面的走廊,少數面向陽台,有些照傳統把甘蔗綁在桌子兩邊,由於空間問題,多數採簡單化祭拜。至於燒金紙,有些會燒在金紙桶裡,也有取下樓燒化。吉隆坡一些公寓組屋只見個體膜拜,通常選在家前空間(靠近走廊)處擺設香案,供品一般,甘蔗或以盒裝甘蔗水代替。組屋拜天公,以盒裝甘蔗水代替甘蔗,其他有天公座、麵線紅雞蛋、水果、鮮花、汽水、紅龜、煎堆、年糕等等
峇峇祭祀最神秘,通常不在門口五腳基拜天公,他們多數住在街上老式建築,裡面有數個天井,就選在家神桌前的天井處,安置好桌子供品,深鎖大門,十二點正開始膜拜後,就把小孩等人趕上樓去,只留下幾個成年人看守。時間一到,才叫其他人出來幫忙焚化金紙。這是為了避免小孩等人,在拜天公時口出不吉利的話語。
拜天公的時間以馬六甲最早,在初八傍晚就開始點上香燭膜拜,直到十二點初九子時才燒金紙結束。其他地方一般上是在初九的十二點正膜拜,因為十二點踏入正子時才是初九。現今社會有提早膜拜的趨勢,一些人家十一點多開始祭祀,十二點過後燒金紙。
高樓拜天公,一些是將金紙天公座燒化於金紙桶 |
1、為父母、祖父母帶孝者,三年内(兩週年)不可慶祝一切喜慶節日,包括天公誕,故此帶孝期間不可拜天公。
2、為伯父母、叔父母、兄及嫂、弟及弟媳(弟及媳雖然屬於小輩不需帶孝,但也得一年不喜慶來哀悼之)帶孝者,孝期一年内不可慶祝一切喜慶節日,故一週年内不可拜天公。不過古代的大家庭,伯叔兄弟都住在一起,如今盛行個人小家庭式,兄弟感情生疏。近年發現,很多都不再為伯叔兄弟帶孝,因此也就没守一年孝期,照常過喜慶節日及拜天公了。
3、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的孝期短(古代是姑父母一年,姨父母五個月,舅父母三個月。我國早期是一律四十九或一百日),如今多數在出殯後不為之帶孝,故照過喜慶節日及拜天公。
4、外祖父母呢?古代的孝期長,但我國的外祖父母孝期多為七天。故可以過喜慶節日及拜天公,尤其本身的内祖父母尚健在的,更是一定要拜天公。
5、岳父母呢?古代是三個月孝期。我國習俗認為女婿屬於半子,出殯後就無需帶孝,故可以過喜慶節日及拜天公,尤其本身父母健在的,更是一定要拜天公。曾經見過女婿一家在岳父母逝世後也不拜天公,這是不瞭解女婿没孝的因素;也有認為“骯髒”不敢拜,帶孝不是骯髒的事,那是因為帶孝不可進行喜慶活動而不可以祭拜天公之故,這些觀念都很錯誤。
6、出嫁女兒帶本身父母的孝可以拜天公嗎?出嫁女兒有三年(兩週年)的孝期,她可以為夫家準備祭品等工作,但本身不可以拜天公,其公婆、夫婿、兒子們都可以祭拜。
7、做月内的產婦可以拜天公嗎?產婦身體虛弱,應該多修休養,不宜處理一切事務及外出抛頭露面,故不可以拜天公。但其夫家的所有人都可以祭拜,設使担心進入月内房身體不潔,那就以七色花及柚子葉或石榴葉等辟邪物來沐浴除穢就行了。
8、倘若天公誕期間,正好遇到親戚如外祖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逝世,可以拜天公嗎?這個問題可不容易處理,如果本身家中尚有長輩(如自己的祖父母或父母)健在,那可以照常拜天公。假如長輩已故,那就依照情况斟酌而行,或慶祝天公誕後才赴喪,或赴喪而不拜天公也可以。
9、兒女殤亡,可以慶祝天公誕嗎?不滿8歲的不辦喪禮,8歲至19歲夭亡者,稱為“殤”,20歲以上才是成年人(我國有未婚者均歸類為非成年人之俗)。古代8岁以上的子女殤亡,有5个月至9个月的喪期。我國風俗不為晚輩帶孝,甚至認為長輩最尊,兒女或媳婦早逝,依然照過喜慶節日,但也有一些人遵行一年不過喜慶節日之俗。個人認為一年不過喜慶節日較合情合理,畢竟至親逝世就不宜喜慶活動了。出嫁女兒及女婿早逝則無需遵守此俗,可以照常過節拜天公。
善用公寓走道圍牆來設立供桌
首先祈求的是平安,平安包括無災無難及健康,有了平安的生活,健康的體魄,才能進行我們的目標與理想。接著就可祈求其他項目如,姻緣美滿,子孫滿堂,榮華富貴,步步高升,如意安康,長命百歲,添福進祿,生意興隆,財源廣進,金銀滿庫,買車買房,學業進步,事業精進,諸事順利,聰明伶俐,高中狀元(議員、大學學位等),興旺發達,橫財就手等等。
華夏文明是“人”的哲學信仰,我們的祈求也是以人的立場出發,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都需要這些生活物資條件,所作祈求符合人性。這也是為自己立下新一年的目標,通過努力奮鬥就有希望成功,成功了再兼顧社會國家。祈求先為他人祈求,行動則從自己開始。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先以個人開始,照顧修為好自己家庭,才來兼及社會國家,本身都無法顧好,談國家天下就不實際了。華夏文明講求好好做人,人只有一世,活著就要活出精彩美好的人生!
《星洲日報·活力副刊》1、2、3版。文:李永球,圖:李永球及數位提供者,2022年2月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