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杏濟堂東主戴尊三


 拙作《移國——太平華裔歷史人物集》裡收錄了一位人物“戴尊三”,當年撰寫其生平是,僅靠有限的田野資料,草草百餘字。即“戴尊三(?-1939)本市商賈、修齊和振華學校財政、茶陽會館發起人。祖籍廣東大埔縣中蘭鄉(客家人)。從事中藥業,為‘杏濟堂’的老闆。是修齊學校……。1939年謝世,塋於新港門廣東義山。妻妾四名……哲嗣……。”

今年清明節,其中國及澳洲的子孫過來掃其墓祭祀,可是他們認不得路。沒辦法之下,要我帶路。於是義不容辭,帶他們一夥過去掃墓了。其中一位他的孫輩戴鴻昆,年紀九十,老當益壯趁此機會,也訪問他關於其祖父的歷史,下面是從各方面收集資料而重新撰寫的。

戴尊三(1871.11.13—1948?)太平市中藥酒業商、杏濟堂東主、修齊和振華學校財政、茶陽會館發起人。祖籍廣東大埔縣中蘭鄉(客家人)。名仕達,字尊三,諡誠慈,家族中為第十九世,是維龍的長子。尊三自中國泛舟南來後,經過一番拼搏,在太平市開辦“杏濟堂”中藥店,兼賣西洋烈酒。

從本市學校及社團特刊裡,查尋他曾經擔任的職位。計有:修齊學校財政(1931)、副總理(1932-33),振華學校財政(1933-36),華聯公學財政(修齊、振華、勵群三校合併成為華聯公學,1937-39),華聯中學財政(杏濟堂,1937-39)、董事(1946-49)。當年茶陽會館創辦時,他也是發起人之一。廣東會館中文書(1948-49)。


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網上報紙查詢系統,尋獲有關他的資料:太平華僑公立同仁醫社財政(1935年度第二屆),茶陽會館財政(1935),廣東會館產業管理員(後改為永遠監督產業委員,1935年。其他三位管理員為鄭大平、陳永全、馬茂如。),題哦籌賑會委員,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華北,東南亞華僑捐款救助中國傷兵難民,在太平,由白仰峰倡導呼籲市民慷慨解囊,戴尊三認捐一百元,其杏濟堂職員也聯合捐助百元國幣等等。

在中國家鄉,戴尊三也作出數個善舉。據鴻昆指出共有三項:一、在二次大戰後,中國家鄉許多鄉親們挨餓受飢,其祖父寄錢回去給兒子振發,囑咐購買白米二石(大約三四百斤),借與鄉親們度日,待以後有錢再還。二、二戰後家鄉暴發瘧疾,村民深受此病折磨,全身忽冷忽熱,甚至死亡,祖父寄了很多“奎寧”西藥給鄉親們服食治病。不過此藥不能吃多,不然耳朵會聾,頭會暈,病好了就得停止服食。三、修築鄉裡的山路,路嚴重破爛,尤其雨季,學生都難於行走,祖父修築約兩米寬的一公里多的平坦道路。


大約於
1948或49年間於太平去世,妻妾四名。原配何元娘在中國家鄉娶,生有長女更英、長子振發、次子玉發。南來太平後,再娶劉應蘭,生一男(淼發)二女,後不幸離世。繼娶其妹劉日楊,不久亦病逝。最後娶了王寶珠,生有一男(洪發)二女。哲嗣:振發、玉發、淼發、淞發、洪發,女兒五名:更英、瑞英、群英、桂英、梅英。

杏濟堂是中藥店,也兼賣洋酒。其後裔在後來將杏濟堂出售,目前是別人在經營,主要是酒業。感謝戴鴻昆老先生的接受專訪,他講的大埔客家話,腔調與我國的有點差別。其華語(普通話)也是帶有客家腔,在經過緩慢的溝通下,終於明白了他的言談。其中他以客家音提“瘧疾”音如同華語的“尿急”,令人啼笑皆非。這次的專訪與調查,補充更正了戴尊三史略的不足與錯誤。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圖:戴婉華。文:李永球。2024年5月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