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 星期五

湯圓黏糊在門上

把湯圓黏糊在門上

         冬節(冬至)是個大節日,馬來西亞華人都在搓湯圓祭祖拜神大事慶祝。福建人除了以湯圓祭祀外,一些傳統及峇峇家庭,搓了紅白兩色湯圓(包括四粒大圓母),煮熟後祭祀祖先神明,最後燒化紙錢。然後把祭祀神明後的一粒紅及一粒白“圓母”(大粒的湯圓),分開糊在門上端左右兩邊,白圓母糊在門左邊,紅圓母糊右邊。(專訪檳城峇峇後裔,姓名不願公開)

         劉浩然著《閩南僑鄉風情錄》云:“當天中午至夜,分別敬供祖宗及諸神祇。供品中有一盤早已蒸熟的冬節丸和一碗帶湯的米丸,那盤蒸熟的冬節丸即供奉在廳堂上,而供奉的各種菜餚也極豐盛,燒香點燭,燒金放鞭炮,一一遵照傳統做法,但須將米丸一粒分別擱在門檻、窗櫺、眠床等處,務使家中一切均分享到‘冬節丸’。”

         清·南鄙遯叟傳奇、洪乾祐演作《夢棋緣》閩南語小說,也有糊圓的情節:“相箱娘將簸箕裡的湯圓倒進鍋中煮熟,湯裡加了紅糖、生薑片;撈起二大碗,合些簡單菜餚祭祀祖靈。另外盛了三小碗湯圓分敬長桌上另一神龕的觀音佛祖、灶君公、土地公。翁秉直、進財、花貓,在旁邊看著等。拜畢,相箱娘拿起數顆黏黏的紅湯圓,分別糊貼在裡外的門柱和窗戶上;連井欄、水缸、瓷甕、櫥櫃,灶上煙囪,亦一一黏貼。”

         書中另有一個關於湯圓黏糊器物與燒燈猴的傳說故事,發人深省:“……像有一個古早以來相傳的故事:講有一年冬節,家家戶戶的百姓用甜糯米圓仔在厝內各所在亂貼亂糊,獨獨只有點燈用的燈猴無糊。那個有掛架腳架滿身土粉油燈垃圾堆燈猴,年久成精,懷恨百姓看伊不起,就去天頂奏天公,講‘世間人將糯米圓仔亂糊,糟蹋五穀。’天公大受氣,打算要將世界在年尾陸沉。為著慎重,經過十二月廿三聽灶君公上天報告,又在廿五那一日派天神下降來調查,知影百姓是為了報答門、窗、灶、水井、米甕、櫥櫃一年中的勞苦,才有糯米圓仔糊在這些器具的頂面來祭。天公聽了奏報,才決定不陸沉。但是早先民間由各種神明顯聖,只知影要陸沉。於是人人看破,在年尾廿九那一暝大喫一頓,點著燈火等死;誰知等到隔日新正天光,並無陸沉,大家非常歡喜,就穿著上新上美的衫褲鞋襪,出來各所在踢逃(玩耍),見面互相慶賀,到初四接灶君公天頂返來,才知影是成精的燈猴去奏天公壞話。百姓恨燈猴恨到要死,就將該己厝內的燈猴用刀斬碎,燒了。哈哈哈!”書中提及年初五,當地百姓尚有燒燈猴習俗。燈猴就是古代放油燈的四方形木架子,古時候的閩南有在除夕夜燒掉它的風俗,民間傳說燈猴向天公亂告狀,因此嗔怒而焚燒洩恨。

         故事描述了糊湯圓、除夕大吃大喝、新正穿新衣慶賀乃是燈猴造謠之故,這些牽強附會的傳說,豐富了節日色彩,但只是傳說,不是真正的由來。燒燈猴傳說故事曲折,背後是要我們對於一切器物都得懷著感恩的心態對待,愛護珍惜器物才會用得長久,對於任何器物也不要忘恩,才不會引起器物(其實指的是人心)的埋怨不滿。                   

         古人崇拜大自然,認為家中門窗井灶等物均有神靈,必須尊敬答謝之。冬至糊湯圓在器物上,是古代對於器物的一種感謝報恩行為。流傳到我國,目前僅見少數人家保持此古俗,把湯圓糊在門上,而且僅是門一處而已。

《星洲人》電子報專欄,文:李永球,2022年1月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